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属于兰银官话银吴片方言的宁夏北部回民话,以语音、词汇方面的诸多特点区别于汉民话。回民话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有三项:(1)中古“深臻曾梗通”五摄舒声字今读[-n]尾前鼻尾韵;(2)有[(?)r]韵和儿化韵;(3)词汇系统中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和特殊汉语词。但这些特点在各地回民话中的表现不同,存在差异。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宁夏北部12个县市回民话的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详细描写回民话上述特点的地域分布及内部差异,并对某些特点的历时演变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认为: 1、“深臻曾梗通”五摄字读[-n]前鼻尾韵是宁夏北部回民话由来已久的固有特点。其地域分布差异与回族人口在当地的比例和汉民话作为强势方言的影响有关。 2、“儿”类字在宁夏回民话中多读[(?)r]韵,少部分地区读作非卷舌元音。有[(?)r]韵的回民话则有“儿”后缀,但“儿”缀的构词能力各地差异较大。只有在“儿”缀构词能力强的回民话中存在着系统的儿化韵。明中叶以来,宁夏北部“儿”后缀及儿化韵渐至消亡,回民话的消亡速度要滞后于汉民话。 3、各地回民话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在用量和语音汉语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回族使用的特殊汉语词主要是通过“选用”和“创新”两种途径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