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浅水通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模式,自2017年,在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力支持下。根据升金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要求,在东至县东流镇金保圩圩、贵池区牛头山镇燕窝圩2处曾用于渔业养殖的圩口,实施升金湖圩口水生植被恢复工程。项目持续三年,在金保圩,开展了不同水生植被恢复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试验研究;燕窝圩主要用于研究水生植被恢复的水生植物栽培技术。
金保圩水生植被恢复试验区内,以未恢复区的水体水质为对照,研究栽培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的3种水生植被恢复模式对湖泊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2017~2019年于植物生长期间的4~7月份,定期监测水质数据。对研究小区内6水质指标监测结果单独分析表明,三种水生植被恢复模式下水体的TN、TP、CODMn和NH3-N以及水生植物盖度。每年变化趋势接近,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2017和2018年的4-7月份的植物生长期内,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恢复试验区水体的TN、TP、CODMn、和NH3-N下降速度最快。通过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能够反映水质状况的5个水质指标进行综合计算,结果表明沉水植物恢复区内水质综合指数从2017年恢复初期的2.37下降到2019年恢复后期的2.24,相比对照区D区下降了20%。而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区域内水质综合指数则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从2.65上升到3.11。水生植物的盖度结果表明:沉水植被恢复区内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黒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Mor.)4种水生植物中苦草和竹叶眼子菜水生植物盖度在三年中逐年降低,且每年在7月份后基本消失;而黒藻和金鱼藻基本均处于优势种,且覆盖度达80%。而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恢复区内的苦草、黒藻、四角刻叶菱(Trapa incisa)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a)4种水生植物中,2017年5月份优势种为荇菜,7月份优势种为黒藻和四角刻叶菱伴生种为苦草,而在2019年后苦草仅在4月份能监测到,7月份后未监测到,而黒藻和四角刻叶菱均能达到75%。在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区内的苦草、竹叶眼子菜、四角刻叶菱、莲(Nelumbo nucifera)和菰(Zizania latifolia)5种水生植物中,2017年7月份优势种为莲和菰盖度均达85%,2019年主要优势种仍为莲和菰,而莲盖度达90%以上、菰为80%。苦草和竹叶眼子菜仅在4月份可监测到,7月份基本消失。
燕窝圩内水生植物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苦草和竹叶眼子菜在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下,3m×3m和1m×1m的栽培密度下在7月份均能达到60%以上,且在7月份时水深小于2m的区域。丰水期燕窝圩试验区水位在11.2m左右区域内水生植物盖度最高;黒藻、金鱼藻和四角刻叶菱在5m×5m和1m×1m的栽培密度下盖度均可在7月份达80%,且不受水深限制;莲和菰在5m×5m和1m×1m的栽培密度下,7月份盖度均可达85%。总体来说在丰水期3m左右的深水区的水生植物的盖度,小于1.5m以下区域浅水区内水生植物的盖度。
因此水生植被恢复时不仅要考虑水质的修复效果,同时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植被恢复,需考虑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即避免沉水植物苦草和竹叶眼子菜与黒藻和金鱼藻的共同搭配栽培;避免工具物种莲和四角刻叶菱的使用。水生植物栽培为了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应选取更高效的栽培密度,将苦草和竹叶眼子菜栽培密度设置为3m×3m、黒藻、金鱼藻、菰、莲和四角刻叶菱应设置为5m×5m的密度进行栽培。
金保圩水生植被恢复试验区内,以未恢复区的水体水质为对照,研究栽培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的3种水生植被恢复模式对湖泊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2017~2019年于植物生长期间的4~7月份,定期监测水质数据。对研究小区内6水质指标监测结果单独分析表明,三种水生植被恢复模式下水体的TN、TP、CODMn和NH3-N以及水生植物盖度。每年变化趋势接近,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2017和2018年的4-7月份的植物生长期内,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恢复试验区水体的TN、TP、CODMn、和NH3-N下降速度最快。通过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能够反映水质状况的5个水质指标进行综合计算,结果表明沉水植物恢复区内水质综合指数从2017年恢复初期的2.37下降到2019年恢复后期的2.24,相比对照区D区下降了20%。而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区域内水质综合指数则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从2.65上升到3.11。水生植物的盖度结果表明:沉水植被恢复区内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黒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Mor.)4种水生植物中苦草和竹叶眼子菜水生植物盖度在三年中逐年降低,且每年在7月份后基本消失;而黒藻和金鱼藻基本均处于优势种,且覆盖度达80%。而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恢复区内的苦草、黒藻、四角刻叶菱(Trapa incisa)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a)4种水生植物中,2017年5月份优势种为荇菜,7月份优势种为黒藻和四角刻叶菱伴生种为苦草,而在2019年后苦草仅在4月份能监测到,7月份后未监测到,而黒藻和四角刻叶菱均能达到75%。在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区内的苦草、竹叶眼子菜、四角刻叶菱、莲(Nelumbo nucifera)和菰(Zizania latifolia)5种水生植物中,2017年7月份优势种为莲和菰盖度均达85%,2019年主要优势种仍为莲和菰,而莲盖度达90%以上、菰为80%。苦草和竹叶眼子菜仅在4月份可监测到,7月份基本消失。
燕窝圩内水生植物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苦草和竹叶眼子菜在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下,3m×3m和1m×1m的栽培密度下在7月份均能达到60%以上,且在7月份时水深小于2m的区域。丰水期燕窝圩试验区水位在11.2m左右区域内水生植物盖度最高;黒藻、金鱼藻和四角刻叶菱在5m×5m和1m×1m的栽培密度下盖度均可在7月份达80%,且不受水深限制;莲和菰在5m×5m和1m×1m的栽培密度下,7月份盖度均可达85%。总体来说在丰水期3m左右的深水区的水生植物的盖度,小于1.5m以下区域浅水区内水生植物的盖度。
因此水生植被恢复时不仅要考虑水质的修复效果,同时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植被恢复,需考虑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即避免沉水植物苦草和竹叶眼子菜与黒藻和金鱼藻的共同搭配栽培;避免工具物种莲和四角刻叶菱的使用。水生植物栽培为了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应选取更高效的栽培密度,将苦草和竹叶眼子菜栽培密度设置为3m×3m、黒藻、金鱼藻、菰、莲和四角刻叶菱应设置为5m×5m的密度进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