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意绪中的诗性精神——论残雪小说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xiang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雪是中国当代文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惯以怪诞的视觉形象、诡异的人物行为、让人费解的语言,形成了她奇特的创作面貌以及带着些许诡秘的精神气质,这也使得解读她成为困难。迄今为止,关于残雪的研究专著还没有,抱着一种尝试的态度,本人选取残雪小说中的童年意绪作为论文创作的切入点,力图从此角度探讨残雪小说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剖析残雪小说的意义和价值。艺术是书写人生的,作家的创作总是受到个人成长经历的重要影响。尽管残雪的创作风格通常被冠以怪诞诡异的评论,但通过欣赏残雪的小说,我发现残雪小说的深层隐藏着一种“童年意绪”的情感媒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残雪的文体风格与气质特征。本文试图从残雪小说中童年意绪的存在表现、生成原因、艺术特征以及价值意义四个方面进行展开,揭示出残雪小说蕴藏的诗性精神。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小说文本入手,找出残雪小说中童年意绪与残雪童年体验的相关性,残雪小说中有她童年生活环境的客观呈现,也有对童年种种遭遇的巧妙变形。无论从生活场景的原型再现到童年种种微妙的情感体验都是残雪童年意绪真切流露。这部分写作中主要采取例证的方式对残雪作品中与其童年生活相关的各种表现提出观点,加以论述,从中可以发现她对自我的关注是发端于童年时代,在小说中则表现为对童年返回的尝试。   第二章,通过残雪的生平传记,寻找了童年意绪生成的个体原因,从个人独特性来说,她的遗传基因,童年时而忧伤,时而欣喜的生活经历铸就了她敏感,脆弱,深沉的个性。从创作发生学的角度,这是残雪小说中童年意绪生成的最根本原因。另外,本章还从童年意绪产生的根源性考察,从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书写视角的多样化,指出了残雪童年意绪产生的历史语境。   第三章,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总结出残雪在流露出童年意绪的创作中所形成的艺术表现风格。童年意绪的产生根源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怀疑与否定,在文本中的最重要的体现是用儿童视角的叙事方法,因为儿童的认知局限,这种限知视角必然使得读者难以直接清晰地理解小说的语言和结构,使得残雪的小说呈现出迷蒙晦暗色彩,陌生化倾向中又充满了哲理韵味。本章将从叙事视角、人物塑造、语言风格这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第四章,着重探讨了残雪小说中童年意绪的价值意义。残雪小说根本的是对人的存在的深层思考,而基于其现实意义,残雪的创作向人们展示了更加宽广的精神世界,她的奇异风格也为文学传统增添了新的美学范式,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课堂多元精彩,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同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认识到学生的潜能,不断探索有效策略,激
《中国一九五七》是山东作家尤凤伟呕心沥血、历时三年完成的心血之作。小说自面世以来就有众多文学评论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论。作为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场政治运动的文学
期刊
对用户而言,大多数的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CNC)是封闭式的.工程师通常只能对机器进行编程控制,且仅此而已.即使数控系统拥有所谓编程接口(包括3D可视化,进程模拟,预定义铣削/
期刊
趋向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在整个汉语系统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趋向补语在各类补语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特色性。对于“V起来”的用法,也就是“起来”做动词补语的用法,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中轴线附近,人民大会堂同一轴线西侧,党中央办公地中南海南侧,由22块景观水池底板组成的3.55万平方米、蓄水量14000立方米的人工湖畔,国家大剧院这颗璀灿的
本文主要从文学视角分析刘劭的《人物志》,探究《人物志》的文学意义及价值。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分析刘劭自身经历和性格特征对《人物志》的产生及该书文学特征的影响;再分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共同存在,相互争斗,也相互影响,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生态。本文在阅读作品和对资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通俗小说与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