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经济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再加上原来生活的地方环境恶化,大量人口走出农村,从家乡来到城市寻找就业经商的机会,带起了人口迁移的大浪潮。户籍制度逐渐开放后,蒙古族农牧民流动人口开始倾向于长期居住,但是由于宗教文化和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差异,使得进城农牧民进入到城市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不仅给城市带来民族关系的影响,其自身在城市的生活和发展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进城的农牧民数量会越来越多,他们在工作、生活、教育、文化、医疗等遇到的问题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关注进城农牧民的生活满意度对改善他们的生活增加归属感有重要作用和长远意义。 本文从蒙古族进城农牧民的人口学因素、经济因素、民族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生活满意度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生活满意度与经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生活满意度与民族文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生活满意度与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假设1b、假设1c、假设2a、假设2b、假设3a、假设3b、假设4b分别通过了验证,即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负担越重,生活满意度越低;教育程度高的进城农牧民,生活满意度比较高;就业情况越好,进城农牧民的生活满意度越高;收入相对较高的进城农牧民生活满意度较高;对居住地社会治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情况满意的蒙古族进城农牧民生活满意度比较高;宗教信仰情况、与汉族交友情况、受排斥情况、与朋友相约活动等对进城农牧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与汉族同胞相处越融洽,进城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就越高。 基于蒙古族进城农牧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提升蒙古族进城农牧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也需要社区以及社会组织等的支持。研究发现,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蒙古族进城农牧民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第一,提高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帮助其做好职业规划,及时提供岗位信息,通过改善工作薪酬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也可以给进城农牧民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升经济收入水平,降低与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第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首先逐步将基本养老保险扩大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其次政府应当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来解决医疗问题,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体系。第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需提高社会治安管理,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增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便进城农牧民的生活。第四,开展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政府组织一些汉语学习班,提高蒙古族农牧民的汉语表达能力,增进与汉族人民的交流;组织宣传不同民族的文化,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体现人文关怀;尊重蒙古族进城农牧民的宗教信仰,政府提供场所支持蒙古族进城农牧民举行宗教活动,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