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医联体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完善医联体各项制度,保持长久动力至关重要。作为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措施,需要医联体各主体间相互支撑,相互激励。本研究通过医联体激励相关理论的应用,实地调研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两种模式激励机制情况,了解具体的外部和内部激励措施,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完善医联体激励机制的外部和内部合理性建议,为促进医联体深度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开展之初通过查阅大量医联体文献、政策等相关资料,了解医联体的基本情况以及运行特点。再通过现场调研摸清医联体建设中具体的激励方式,了解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阻力。现场调研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召开座谈会和个人深度访谈的形式,对相关人员围绕激励机制为主题进行访谈。二是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联体运行情况、激励强度、满意度等情况。后期对座谈会、个人深入访谈内容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通过专家咨询、专家论证的方式对本研究激励机制核心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分析。结果:总结样本点医联体有效激励方式外部具体表现在政府层面提高重视程度,建立最高决策机构(如理事会),全面管理医联体事务;加大财政投入用于信息化建设,鼓励医联体机构间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人力、硬件不足等难题;医疗保险部门部分措施虽未完全落实,但仍积极调整促进医联体发展等。内部激励机制表现在牵头医院下派各种类型医务人员常驻,扶持下级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加医疗收入;明确下派人员工资补助出处,有效处理薪酬管理问题;合理分配收支结余,运用一定的经济奖励调动双方积极性。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推动双向转诊顺利实施等。总结供方医务人员最有效的激励方式的是提高工资待遇,增加个人收入。增加进修学习的机会,给予更高发展前景可以增强医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患者满意度提升,医患关系改善,医院整体形象提升对医务人员而言是一种精神激励,可以调动内在动力。需方患者对牵头医院下派专家到基层坐诊的行医方式接受程度高,可激励其留在区域内就诊。患者对医联体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其中需要完善的是医联体内药品齐全程度,它影响患者寻医方式和治疗质量。结论:目前医联体内已有一些激励措施,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从政府层面医保政策、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方面未与医联体建设配套发展。从医联体内部层面大部分地区成员间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患者上下转诊人数差距明显等,影响医联体积极性。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有纵向不同政府间尚未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横向卫生部门与医保对医联体的发展目标未达成一致。从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是医联体内成员组建的动机不一致,各级医疗机构尚未真正实现利益一体化。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完善医联体激励机制,在外部需要政府的指导与监管协同配合,政府部门如医保、财政、卫生等之间协同配合。在内部机构间需要保持牵头医院与下级医疗机构激励平衡,多措并举激励医务人员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加对患者的激励方式,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