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超光谱应用的焦平面探测器读出电路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探测技术具有环境适应性好、探测伪装目标能力强、功耗低、体积小等众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读出电路是红外探测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因此读出电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红外探测领域材料、器件、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的需求,读出电路正快速朝着更大面阵、更快速度、更低功耗、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而读出电路数字控制是实现更高性能读出电路的重要部分。本文对面向超光谱应用的读出电路数字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高性能读出电路中的可编程增益控制和智能化读出。面向超光谱应用的读出电路具有比较高的动态范围,并且要求增益可控。读出电路中的积分电容是决定增益的重要参数,对读出电路的积分电容进行选择,可以实现对读出电路每一行增益的控制。此外在更高性能的读出电路设计中,读出电路任意开窗是在大面阵应用中提高帧频和检查坏点的有效途径。读出电路读出顺序反转使得电路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光学系统。多通道读出能够有效提高读出电路的帧频。(1)本文首先研究了读出电路中积分、读出、复位的总线控制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现具有边积分边读出模式的读出电路增益可控、读出电路任意开窗、读出电路读出顺序反转、多通道读出的总体架构。设计输入模块对读出电路增益和多功能控制信息进行寄存,设计了行控制模块和列控制模块,它们在输入模块寄存字的控制下,进行积分电容选择和行列寻址,实现具有增益可控和多功能的读出电路。(2)采用传统的移位寄存器作为读出电路数字控制不再适合大面阵、高速、低功耗、智能化的需求。本文研究了半定制设计方法在实现读出电路数字控制的应用。进行了整体设计的功能模块划分、HDL代码描述,搭建验证平台进行功能仿真。在物理设计中,进行了PAD设计和输出port布局,建立了数字控制接口和读出电路模拟部分相匹配的整体布局方案。完成了物理实现过程中的布局、时钟树综合、布线等过程。最终的版图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整体设计面积规划符合读出电路模拟阵列的布局要求,功耗约为14.82m W,电路功能正常。(3)读出电路数字控制的本质在于寻址,寻址计数器的是读出电路数字控制主要的功耗来源。格雷码在递变的时候,每次只有一位翻转,理论分析上格雷码的寻址稳定性高且开关功耗低。设计了一款按照格雷码递变方式递增和递减的寻址计数器,并将其初步应用于读出电路任意开窗和读出顺序反转的实现。功耗分析结果表明,格雷码寻址计数器相比二进制寻址计数器功耗降低50%-60%。
其他文献
在自由空间激光通信及量子通信中,由于空间激光束散角较小,需要利用捕获(Acquisition)、跟踪(Tracking)、瞄准(Pointing)(ATP)系统来实现通信链路的构建和保持。ATP系统通过将目标光斑在面阵探测器上的位置变化与跟踪机构形成闭环控制,以实现精确跟踪与指向,具备多信息维度、灵活变窗等优点,但是面阵探测器上信标光斑位置的探测精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ATP系统的跟踪指向精度。本文面
空间激光通信是以激光为信息载体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与传统的射频通信相比,激光通信在深空超远距离传输时在通信速率、抗干扰性、保密性等方面表现更为优异,且无需申请频段许可,终端设备体积小、重量轻,被称为有望替代射频通信的下一代深空通信技术,得到了各航天大国的青睐。由于具备单光子探测能力且便于集成,自由运转盖革雪崩光电二极管(Geiger-mode Avalanche Photon Diode,Gm-
随着机器视觉的发展,针对红外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红外面阵扫描系统具有探测能力强、扫描效率高等特点,基于该类设备的算法研究成为了红外机器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常情况下,红外面阵扫描设备为方便人员监控与算法处理,首先需要在水平方向上拼接输出图像,但在工作过程中受转速不稳、平台震动的影响,难以生成稳定的全景图像;其次面阵扫描输出速率高,数据量大,对算法运行速度有较高要求;此外受
单光子激光雷达是一种先进的主动光电探测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探测器接收到的每一个光子信号,具有探测效率高、距离远、微弱信号探测能力强等优点。目标信号提取算法作为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获取目标距离、速度等有效信息,但现有的信号提取算法主要针对有准确轨道预报的目标,对于缺乏目标距离、速度及噪声等先验信息的未知场景不完全适用。因此,本文基于单光子激光雷达测距系统,以无先验信息的高速运动目标为主要研究对
单光子探测技术可以探测极其微弱的光信号,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学和信息科学等自然学科领域的超灵敏弱光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雪崩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基于雪崩倍增效应的光电探测器件,由于其具备单光子探测能力、便于集成、对制冷系统要求低,而成为实现单光子探测器的理想选择之一。由于InGaAs盖革雪崩光电二极管(Geiger mode Avalanche Photon Diode,GmAPD)探测器
蓝宝石衬底质地坚硬、不易减薄且表面翘曲严重,碳化硅衬底尺寸小、价格昂贵,相较之下,硅衬底价格低廉、晶圆尺寸大、晶体质量高、表面平整度好、工艺成熟,在制备低成本、大面阵、高均匀性Al(In)GaN紫外探测器领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硅衬底Al(In)GaN的晶格失配度和热失配度较大,外延质量较差。随着网格化选区生长、中间层、缓冲层、超晶格等技术的进步,硅衬底Al(In)GaN的外延质量、厚度、面积不断
激光雷达、深空通信、天文观测、量子信息技术等国家重大战略对红外光子探测器件的灵敏度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半导体探测器件在中波红外的信噪比难以满足需求。在中波红外的4.3μm大气窗口处,也是二氧化碳的特征吸收峰,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支持国家的碳中和工作。本论文将聚焦于降低探测器的噪声,提升信噪比,寻找理想光电耦合情况下提高给定脉冲光子数量的少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我们对半导体器件
GaN基材料具有直接带隙、禁带宽、光吸收系数大、抗辐射及耐高温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非常适合制备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或者电子器件。其中Al GaN材料随着Al组分的变化,其禁带宽度可以从3.4 e V变化到6.2 e V,恰好覆盖200 nm-400 nm范围的紫外波段,因此在紫外探测领域(尤其是日盲紫外区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随着航天、军事以及科研对于研究紫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需求,相关的研究报道层
海表温度作为最重要的海洋研究要素之一,对于气候水文观测、生态资源探测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先后发射了四颗太阳同步轨道海洋一号系列水色水温遥感卫星。其中海洋一号B星(HY-1B)于2007年发射升空,2015年才停止工作,其上搭载的主载荷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在轨工作9年积累了丰富的海洋遥感数据,对于我国海域的科学研究和沿岸建设,提供
随着航天探测及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散热器已难以满足高热流密度、高均温性的控温需求。环路热管作为一种利用工作流体流动相变实现热量传输的高效换热装置,因其具有传热能力强、柔性连接、传输距离长、可靠性高、无运动部件及无需外力驱动等优点,在航天热控领域及高热流电子产品散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环路热管运行原理可知,蒸发器及储液器作为环路热管的核心部件,其内部工质的流动及换热情况将直接影响整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