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胃癌动物模型,研究不同的超声刀切割功率和切割时间下,超声刀切割气雾中肿瘤细胞的活性及其种植生长的情况,从而对临床开展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手术中超声刀的安全使用提供初步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以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为培养基,体外培养低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接种于BALB/C(nu/nu)裸小鼠胃壁,饲养四周形成移植瘤后,用超声刀分别在3档及5档(为全功率的60%及100%)的不同功率下各切割5s,10s,15s,20s,收集上述不同条件下的气雾,培养两周后将气雾细胞悬浮液再次接种于裸鼠胃壁,于接种后2月开腹,了解不同切割时间、不同切割功率下裸鼠腹腔内肿瘤种植生长情况。结果:无论切割功率设置在3档或5档,切割时间为5秒时培养皿中仅见极少散在细胞,培养24小时后未见细胞生长。切割时间为10秒时所收集的细胞数量较5秒时有所增加,但数量仍然较少且生长速度缓慢。切割时间为15秒及20秒时所收集的细胞数量较5秒及10秒明显增多,且培养过程中生长速度快,数量较多;但是由于收集的气雾细胞中细胞团块及死细胞较多,且可能含有其他组织细胞,故无法进行准确的细胞计数。经过培养后的气雾细胞重新种植在裸小鼠胃壁上2月时解剖发现:(1)不论切割功率设置在3档或5档,当切割时间为10秒时小鼠胃壁均未见明确肿瘤生长,病理检查确认无肿瘤组织;当切割时间为15秒及20秒时,小鼠胃壁均可见明确增生物,病理检查确认为胃癌组织。(2)切割功率设置在3档,切割时间在15秒以上时,胃壁肿瘤的直径在4-6mm之间;切割功率设置在5档,切割时间在15秒以上时,胃壁肿瘤的直径在8-11mm之间;同时可见荷瘤鼠出现消瘦。(3)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后进行称量,当切割功率设置为3档,切割时间为15秒及20秒时肿块重量约分别为0.208±0.074g,0.244±0.060g;当切割功率设置为5档,切割时间为15秒及20秒时肿块重量约分别为0.337±0.083g,0.346±0.053g。对裸鼠胃壁生长的肿瘤重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发现:1.通过析因分析(anova)可见肿瘤的重量与切割时间及切割功率的设置不同有关。2.通过同一档位,不同时间两两比较(t检验)可见:不论切割功率设置在3档或5档时,切割时间10秒与15秒两组所收集气雾细胞在裸鼠上生长的肿瘤组织重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0秒与20秒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5秒与20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通过同一时间,不同档位比较(t检验)可见:当切割时间为10秒,功率3档与5档切割气雾中的肿瘤细胞在裸鼠上生长的肿瘤组织重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切割时间为15秒,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切割时间为20秒,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超声刀作为一种手术器械而言,本身是安全的,但是使用超声刀直接切割胃恶性肿瘤组织时,切割气雾中存在具有种植生长活性肿瘤细胞的风险,而且其风险随着超声刀切割功率的加大,切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与切割时间的长短关系似乎更加密切。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如果切割分离可能已被肿瘤浸润的组织,清扫已经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则应当尽可能将超声刀设置在较低的功率(3档以下),每次切割的时间最好是控制在10秒以内。这对于控制腹腔镜胃癌手术超声刀切割气雾中肿瘤细胞的数量及种植生长活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