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魔的猎人”—论《洛丽塔》中亨伯特的精神追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845319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小说家弗拉基米亚·纳博科夫的杰出代表作《洛丽塔》于1955年和1958年先后在法国和美国出版。出版之初,因其乱伦和恋童的主题,该小说曾倍受争议,但所有读者在通篇阅读后,均被小说的魅力所征服,完全接受其性怪癖的爱情,甚至同情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本文着眼于该小说达到的这种奇妙艺术效果,通过分析男主人公亨伯特·亨伯特如着魔的猎人般疯狂的精神追求,力图阐述并解答该小说在恋童外衣下所蕴涵的真正主题,并通过从内容到形式的分析,探析出该小说是如何通过多种手法达到这一效果和深邃主题的。通过对作者纳博科夫生平的分析,本文第一部分探索出纳氏的流亡生涯和在昆虫学研究上的巨大斩获都极大的影响了男主人公亨伯特的精神世界,是亨伯特他者意识的根源,也造成了他对自我身份的无意识追求。第二部分运用弗洛伊德儿童性心理理论,揭示出亨伯特童年生活经历是导致其成年后性怪癖的诱因;并解析了亨伯特将无意识的自我身份追寻一步步投射到多洛蕾丝身上的过程,以及该投射的不可避免性。最终亨伯特就如着魔的猎人一样展开了对猎物多洛蕾丝至死不渝的疯狂追寻。第三部分探讨亨伯特精神追求的结局。最终亨伯特的精神追求走向了毁灭,而这一毁灭从各方面分析都早已蕴涵其中,无法避免。通过对悲剧结构的分析,可探析出该小说的悲剧内涵由三层结构组建,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最终达到令人窒息的毁灭效果。而亨伯特精神追求毁灭的标志是他最终意识到在他的疯狂追求下他亲手毁灭了洛丽塔,亲自毁灭了他追求的目标。小说由此达到艺术高峰,将全文推向高潮。第四部分的研究重点从内容转向形式,更进一步探讨这种看似疯狂且不道德的精神追求是如何打动读者并引起读者共鸣的。运用斯坦泽尔的叙事学理论,可从结构上解析出该小说运用了一系列叙事手法美化了亨伯特的精神追求,即对于前言中真实性的虚构,以及第一人称叙事策略的运用。通过对《洛丽塔》从内容到形式的分析,本文最终获得了该小说恋童外衣下,蕴涵的真正主题,即现代流亡者在自我追求的朝圣之旅中所遭受的痛苦和对主流文化的疏离。而现代流亡者并非仅限于地理意义上的流亡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是他者,人人都在现代文明的压制下被迫放弃部分的自我而屈从于主流文化。然而不管他如何放弃,其自身的印迹永远无法消失。尽管对《洛丽塔》的主题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本文得出的结论尚无人触及。且区别于之前的单一研究,本文综合了多种理论,包括他者、弗洛伊德儿童性心理、斯坦泽尔的叙事学理论等,这也是对《洛丽塔》和纳博科夫研究的一大推进。
其他文献
在科技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在化工安全生产中普遍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方便随处可见,特别是为化工安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化
质量是产品的核心,是企业的生命。良好的焊接质量是保证焊接结构安全作业和使用的重要条件。如果焊接接头存在严重的焊接缺陷,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冲击、振动等原因,就有可能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火电厂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铁路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铁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铁路更需要充裕的人力资源支撑,从而实现铁路建设的现代化目标
近年来,AR技术逐渐被应用在教育领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给师生带来虚实结合、即时互动等的全新体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效率有了更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为社会闲散资金的筹集与融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农村信用合作社随着经营范围的
随机抽取广西、山东、云南三省 90 0名高中复读生 ,进行SCL - 90测试 ,结果表明 :4 0 39%的高中复读生存在中等以上程度的心理问题 ,12 .5 1%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
目的:采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electrophoresis,2-DE)结合质谱分析技术比较对紫杉醇(paclitaxel, T)联合顺铂(cisplatin, P)新辅助化疗作用敏感的宫颈癌组织化疗
深地能源工程多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面临的主要难题有深部岩体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复杂的赋存环境、以及围岩-结构尺寸相差悬殊的计算瓶颈。针对深地能源工程井筒结构独特的细
在三次采油方法中,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驱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三次采油方式,然而制约表面活性剂驱油最主要的因素是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驱油剂配方的筛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