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uangtou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土壤肥力下降是制约稻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国内外学者针对提升稻田土壤质量、保障水稻持续高产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当前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等肥料配施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措施。因此本文通过常规施氮(120 kg/hm~2)与减氮(108kg/hm~2)配施等氮量生物肥,有机肥和炭基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论如下:1.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龙粳31的生长性状均有提升作用,其中减氮配施炭基肥的株高和茎蘖数最大,2020-2021年均较CK有一定提升,提升百分比分别为5.92%和1.97%。2.有机无机肥料对龙粳31的干物质积累有提升作用,其中减氮配施炭基肥处理条件下叶片、茎秆和穗的干物质累积量最高,2020-2021年叶片齐穗期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1918.92 kg/hm~2和1942.07 kg/hm~2,茎秆齐穗期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5210.13 kg/hm~2和5384.26 kg/hm~2,穗部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13206.77 kg/hm~2和13978.25 kg/hm~2,2020-2021年均较CK有一定提升,提升百分比分别为6.14%和3.43%。3.有机无机肥料对龙粳31的氮磷钾吸收有促进作用,其中减氮配施炭基肥处理条件下植株的养分吸收量最高,2020-2021年均较CK有一定提升,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提升14.86%和17.36%,磷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提升9.91%和17.91%,钾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均提升9.49%。4.有机无机肥料对龙粳31的产量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减氮配施炭基肥处理条件下实际产量最高,2020-2021年均较CK有一定提升,提升百分比分别为7.69%和13.73%。5.减有机无机肥料对龙粳31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食味品质等均有提升,垩白粒率降低。6.有机无机肥料对土壤养分改善有促进作用,其中减氮配施炭基肥处理条件下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2020-2021年均较CK有一定提升,有机质分别提升1.93%和11.79%,碱解氮分别提升26.03%和27.83%;有效磷分别较CK提升17.60%和24.47%,速效钾分别提升8.47%和11.78%;施加生物炭基肥能够增大土壤孔隙度,具有降低土壤容重的趋势,有利于土壤持水量的保持。7.有机无机肥料对土壤中碳转化和氮转化有关酶的酶活性增加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氮肥减施与炭基肥配施为生产中适宜推广的配方,有利于培肥土壤和提高水稻产量。
其他文献
双环磺草酮是由日本史迪士公司开发的双环辛烷类、白化型水稻田芽后除草剂,双环磺草酮对难防除杂草和磺酰脲抗性杂草具有极强的活性,并且对水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双环磺草酮使用成本较高,导致目前尚未在我国稻田大面积使用。因此,通过减少双环磺草酮的使用量来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通过盆栽法对稻田杂草野慈姑、萤蔺和稻稗以及不同品种水稻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研究双环磺草酮减量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
学位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检疫性害虫,繁殖能力强,扩散范围大,寄主范围广,为害后造成稻田减产20%~30%,重发生区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本研究选择黑龙江省东宁县发生区的稻水象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稻水象甲成虫在不同越冬场所的分布情况和不同条件下的取食节律性调查;研究了稻水象甲对不同单色光波长的敏感程度以及对计算机模拟混合色板的趋性反
学位
为提高土壤快速分类模型的识别率,本文以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土壤近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理化值数据,从两个不同的土壤分类层面,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覆盖和土壤质地分类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1)建立了不同卷积尺度融合的近红外光谱土壤覆盖分类模型。研究基于土壤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预处理方法
学位
为了明确间作柱花草(Stylosanthes Sw.)作绿肥后不同管理方式对椰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酸性土壤地区椰子园绿肥间作以及绿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柱花草绿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对椰园土壤肥力的影响,设无绿肥间作、间作并覆盖利用、间作并压青利用3个处理,观测耕土层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不同形态有机氮、不同形态无机氮、不同形态有机磷、不同形态无机磷、不同形态钾、微量元素以及p
学位
水稻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具有经济和战略地位,人们对稻米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严重限制了全球水稻产量。有研究表明,剪接因子在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逆境适应以及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展开研究可以为解析稻瘟病菌的逆境适应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强化水稻抗病育种,探研稻瘟病菌的防控新策略,减轻水稻病害提高产量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转录
学位
玉米秸秆的正确还田方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作物生产。为了解还田深度对黑龙江不同农业区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粉碎翻埋还田方式,在四个典型农业区分别设置不还田、0cm表层覆盖还田、10cm翻埋还田、20cm翻埋还田和30cm翻埋还田五种处理,研究不同还田深度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土壤酶活性变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腐解率
学位
为解决黑龙江水稻旱育秧过程中经常出现低温冷害的问题,本试验探究不同诱导剂:壳寡糖、褐藻寡糖、γ-氨基丁酸对水稻抗寒性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龙粳”31为试验品种,选取壳寡糖、褐藻寡糖、γ-氨基丁酸为诱导剂试验材料,按照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设计,试验并筛选出T1(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50 mg/L、γ-氨基丁酸500 mg/L)、T2(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25 m
学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C4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在C4作物中主要负责CO2的初始固定,催化碳同化。此外还参与调节保卫细胞、促进根瘤菌固氮、种子萌发并在植物抗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栽培木薯是C3-C4型植物,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高光效、高淀粉积累、高产等特性。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q RT-PCR、同源克隆和木薯遗传转化等方法对木薯MePEPC基因家族展开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
学位
构建科技报告制度是我国科技发展管理改革的重要依据,需要对其内涵和作用有全面认知,了解其应用价值和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应用和推广。基于此,通过分析科技报告产生的原理、利用价值等,更好地阐述科技报告的内涵。通过集成集合、规范组织后形成的科技报告资源,研究其在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估、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价值,从科技报告生成周期的角度,分析其对各主体带来的效益。科技项目作为配置科技资源的关键手段,由于管理比较落后
期刊
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选取不耐旱型大豆品种绥农26和耐旱型大豆品种黑农54,设置CK(全生育期维持田间持水量的70%)、T1(V1期轻度水分胁迫15 d,维持田间持水量的60%)、T2(V1期中度水分胁迫15 d,维持田间持水量的50%)、T3(V1期重度水分胁迫15 d,维持田间持水量的40%)四个处理,对大豆生理生长、内源变化情况及产量等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大豆在干旱条件下的响应机理以及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