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下三种诱导剂对水稻幼苗抗寒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黑龙江水稻旱育秧过程中经常出现低温冷害的问题,本试验探究不同诱导剂:壳寡糖、褐藻寡糖、γ-氨基丁酸对水稻抗寒性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龙粳”31为试验品种,选取壳寡糖、褐藻寡糖、γ-氨基丁酸为诱导剂试验材料,按照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设计,试验并筛选出T1(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50 mg/L、γ-氨基丁酸500 mg/L)、T2(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25 mg/L、γ-氨基丁酸500 mg/L)配方为最优配方;研究其抗寒机理在水稻幼苗2叶1心期喷施T1和T2配方,间隔48 h处理1次,共处理3次,比较分析在低温胁迫下,诱导剂对水稻叶片抗寒生理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以及在低温胁迫48 h后正常培养过程中诱导剂对水稻叶片抗寒生理以及内源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诱导剂常规培养时均能够提高秧苗素质,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幅在15.55%~29.94%,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筛选配方分别为T1(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50 mg/L、γ-氨基丁酸500 mg/L),T2(壳寡糖50 mg/L、褐藻寡糖25 mg/L、γ-氨基丁酸500 mg/L)。2.低温胁迫开始时(0 d),T1、T2处理可以显著提升水稻叶片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提高水稻幼苗中赤霉素(GA)、玉米素(ZR)、吲哚乙酸(IAA)含量。表现为T1>T2>TCK,降低植物体内H2O2与MDA含量,水杨酸含量(SA)。降低效果表现为T1>T2>TCK。3.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 d~6 d),T1、T2处理水稻幼苗中SOD、POD、CAT活性升高,表现为T1>T2>TCK,H2O2与MDA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降幅表现为T1>T2>TCK,对照处理在第4 d时CAT,SOD酶活性下降,H2O2与MDA含量快速上升。水稻体内ZR、IAA、GA,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低温前期呈现先快速下降,低温后期缓慢上升,ABA与SA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4.低温胁迫后,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缓慢升高,各恢复天数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T1>T2>TCK,H2O2与MDA含量降低,水稻体内内源激素变化为,IAA、GA、ZR先缓慢上升,脱落酸先快速下降后平稳下降。
其他文献
碱性盐(NaHCO3)为内陆苏打盐碱土主要盐碱成分,同时也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随着盐碱土地面积日渐增加,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明确作物的抗性机制,对于有效利用盐碱地至关重要。高粱是世界和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但幼苗期易受碱害胁迫。本研究以65份东北地区常见地方品种为材料,对高粱三叶一心幼苗进行单一碱性盐NaHCO3的处理,通过抗性筛选与综合评价得出高粱的碱耐
学位
木霉菌(Trichoderma)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一种真菌,研究发现大多数木霉菌株可以诱导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长以及提高作物产量等,近年来关于木霉菌在作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甜瓜、辣椒等作物,对豆类作物尤其是对芸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芸豆“白沙克”为试验品种,通过长枝木霉菌拌种的方式,探究长枝木霉菌对芸豆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为长枝木霉菌在芸豆及其相关作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在芸豆生长过程中
学位
为明确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热带土壤肥力性状、氮素气态损失、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培养试验,设置了不施氮肥(0N)、不施氮肥秸秆还田处理(ST)、不施氮肥生物炭处理(BI)、常规施肥处理(CF)、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NST)、生物炭配施氮肥处理(NBI)6个处理,研究了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性状、氮素损失、温室气体排放、水稻产量及其构成以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
学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作为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我国华南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和木薯产量的提高,木薯的相关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木薯病毒病始终是农业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木薯普通花叶病毒(Ca-ssava common mosaic virus,Cs CMV,genus Potexvirus,family Alphaflexivir
学位
双环磺草酮是由日本史迪士公司开发的双环辛烷类、白化型水稻田芽后除草剂,双环磺草酮对难防除杂草和磺酰脲抗性杂草具有极强的活性,并且对水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双环磺草酮使用成本较高,导致目前尚未在我国稻田大面积使用。因此,通过减少双环磺草酮的使用量来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通过盆栽法对稻田杂草野慈姑、萤蔺和稻稗以及不同品种水稻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研究双环磺草酮减量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
学位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g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检疫性害虫,繁殖能力强,扩散范围大,寄主范围广,为害后造成稻田减产20%~30%,重发生区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本研究选择黑龙江省东宁县发生区的稻水象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稻水象甲成虫在不同越冬场所的分布情况和不同条件下的取食节律性调查;研究了稻水象甲对不同单色光波长的敏感程度以及对计算机模拟混合色板的趋性反
学位
为提高土壤快速分类模型的识别率,本文以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土壤近红外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理化值数据,从两个不同的土壤分类层面,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覆盖和土壤质地分类方面重点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1)建立了不同卷积尺度融合的近红外光谱土壤覆盖分类模型。研究基于土壤近红外光谱大数据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预处理方法
学位
为了明确间作柱花草(Stylosanthes Sw.)作绿肥后不同管理方式对椰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酸性土壤地区椰子园绿肥间作以及绿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柱花草绿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对椰园土壤肥力的影响,设无绿肥间作、间作并覆盖利用、间作并压青利用3个处理,观测耕土层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不同形态有机氮、不同形态无机氮、不同形态有机磷、不同形态无机磷、不同形态钾、微量元素以及p
学位
水稻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具有经济和战略地位,人们对稻米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严重限制了全球水稻产量。有研究表明,剪接因子在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逆境适应以及致病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展开研究可以为解析稻瘟病菌的逆境适应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强化水稻抗病育种,探研稻瘟病菌的防控新策略,减轻水稻病害提高产量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转录
学位
玉米秸秆的正确还田方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作物生产。为了解还田深度对黑龙江不同农业区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粉碎翻埋还田方式,在四个典型农业区分别设置不还田、0cm表层覆盖还田、10cm翻埋还田、20cm翻埋还田和30cm翻埋还田五种处理,研究不同还田深度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土壤酶活性变化、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腐解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