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信贷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投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那么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信贷资金真的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吗?一方面,获得信贷资金能够带来新的现金流量,缓解融资约束;另一方面,虽然债务融资具有治理效应,但多余的现金流同样会加剧管理层和股东以及债权人的代理问题,造成资源浪费,降低投资效率。本文分别从“投资不足-自由现金流敏感性”和“投资过度-自由现金流敏感性”出发,探究信贷资金对这两种类型投资效率的影响,并从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两个角度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以2002-2013年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总的来说,获得信贷资金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但获得信贷资金的额度,并未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分别考虑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与现金流的关系,我们发现获得信贷资金缓解了融资约束,降低了投资不足与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但并未显著增强代理问题严重样本的投资过度-自由现金流敏感性,这可能与负债的治理效应和债权人的监督效应有关。本文在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消除组间差异的基础上,分别考察经济性质和行业性质这两个外生变量,研究发现获得信贷资金对投资效率的作用并不与行业成长性呈现线性相关关系,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显著。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较好地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和样本的选择性偏差,更好地说明信贷资金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同时,分别讨论“投资不足-自由现金流敏感性”和“投资过度-自由现金流敏感性”两种类型的投资效率,研究信贷资金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分析了上市公司获得银行信贷后投资效率产生的差异,解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上市公司、银行、政府的决策具有参考意义。同时,结合我国的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和公司特征,弥补了关于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在经济转型阶段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