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治理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xf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课程制度是否适切是保障大学课程良性运行的关键。随着我国探索现代大学制度步伐的加快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创新大学课程制度已经成为改革我国现行教学管理制度弊端、提升大学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大学课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基于对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的分析思考,本研究采用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论,并综合使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对大学课程制度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揭示出课程治理模式的理论依据、作用空间和运行机理,并在比较和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着对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治理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 作者认为,课程改革要突破原有理论的局限,结合大学课程实际,重新认识大学课程的含义。通过对大学课程组织、课程权力、课程制度等问题的研究,把课程制度有机溶入课程“视域”,丰富大学课程的理论内涵。从国外大学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看,将治理理论和方法引入大学课程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当前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认为,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视角理解大学课程治理的含义。狭义的课程治理是指通过一种课程制度安排,合理配置课程活动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广义的课程治理是指通过一整套包含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课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障既定课程目标圆满实现。研究课程治理的目的在于建立以权力制衡和民主决策为基础的课程治理制度,课程治理的本质是通过课程组织建设、权力制衡和民主决策来保障大学课程质量,并促进课程相关利益者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大学课程治理包括课程治理方式、治理机制和治理模式等多个方面。其中,课程治理方式包括内部课程治理和外部课程治理,内部治理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主选课制度和教师终身任职制度;外部治理方式主要来自于大学外部的教育改革、专业目录调整和专业评估等手段;大学经常采用的课程治理机制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作者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治理模式作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着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大学课程治理模式的基本构想。中国特色大学课程治理模式包含“三纵、三横、一个核心”:所谓“三纵”是指大学课程治理结构应按照学校、学院、学系三级设计;“三横”是指在每一级课程决策组织中,都应该吸纳三类课程权力代言人参加。在一般情况下,以教授会作为学术权力代言人,以教务机构负责人(如教务处长等)作为行政权力代言人,以分管校长、院长、系主任作为课程相关利益者的代理人参加课程治理活动。“一个核心”是指要以各级课程委员会作为课程决策中心,其他任何课程主体都不可以单独成为课程权力的控制者。总之,要在坚持民主、平等、制衡、责任的原则下,以课程委员会为决策中心,共同承担大学课程治理任务,实现大学的课程目标。此外,还要完善课程治理制度体系,通过各项治理制度和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成长。 最后,作者把治理文化纳入大学课程制度的研究范畴,并期望通过规范治理文化提升大学课程治理的总体水平。作者在系统分析中国传统大学文化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民主”和“仁爱”为旗帜,引领和建设中国特色大学课程治理文化的一些初步构想。
其他文献
在我国,兼职教师引进最广泛的领域是高等教育体系。其中又以高等职业教育中民办高职院校引进兼职教师的数量最多。而社会对兼职教师的功能需求也从最初对专职教师的补充转变为
自20世纪末,全球迎来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以及人的思想观念,面向生物技术教育的革命一触即发。加强生物技术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
学位
经过数天的鏖战,第十七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于2014年10月13号在意大利的米兰落下帷幕,中国女排在郎指导的带领下,女排姑娘们一路过关斩将,虽然决赛中遗憾的输给了劲敌美国队,但
目的: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某一方面或只对结果的评价。依据教育评价理论,体育考核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了解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个人核心竞争力以及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等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