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当前手术依然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措施。以前对胃癌的术前影像学评估主要集中在肿瘤形态及周边关系等较为主观的层面。实际临床工作中,部分高风险间质瘤有时类似于胃壁的局部增厚,不易与胃癌鉴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对肿瘤治疗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术前对胃癌的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正常胃壁、胃癌以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在能谱成像上的一些参数及特征,初步探讨CT能谱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胃部肿瘤影像资料,其中胃癌30例为研究组,进一步分为分化组13例,未分化组17例;胃间质瘤20例、正常胃壁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CT能谱双期扫描。于能谱图像后处理站选择测量区域,分别记录双期扫描正常胃壁及所有病灶在不同单能量水平下CT值、碘—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胃癌组、正常胃壁组参数比较:动脉期及静脉期任意相同单能量下胃癌的CT值均高于正常胃壁,且动脉期及静脉期胃癌组能谱曲线斜率(2.41±0.47、2.72±0.57)明显大于对应期像正常胃壁组(1.05±0.27、1.39±0.13);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碘基图上胃癌组的碘基值(16.24±9.81、22.95±8.06)均高于相应期像正常胃壁组的碘基值(8.86±4.05、11.76±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胃癌组的有效原子序数(8.43±0.65、8.90±0.39)分别高于相应期像正常胃壁组(8.14±0.24、8.31±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水基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癌组、胃间质瘤组参数比较:动脉期及静脉期任意相同单能量下胃癌的CT值均高于胃间质瘤,且动脉期及静脉期胃癌组能谱曲线斜率(2.41±0.47、2.72±0.57)均大于对应期像正常胃间质瘤组(1.44±0.24、1.80±0.20);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碘基图上胃癌组的碘基值(16.24±9.81、22.95±8.06)均高于相应期像胃间质瘤组的碘基值(12.02±3.40、15.18±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胃癌组的有效原子序数(8.43±0.65、8.90±0.39)分别高于相应期像胃间质瘤组(8.22±0.19、8.41±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水基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参数比较:静脉期40~90kev各单能量水平下中、高分化组的CT值均低于低分化组,且低分化组的能谱曲线斜率(4.02±1.52)明显大于中、高分化组(2.69±0.18);静脉期低分化组碘基值(27.30±4.51)、有效原子序数(9.12±0.24)分别高于中、高分化组碘基值(18.52±9.43)、有效原子序数(8.51±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基值、有效原子序数及双期水基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谱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够对组织、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有助于胃癌的初步诊断和鉴别,对肿瘤的分化程度评估也有潜在价值,为影像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