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哈代的悲剧人生观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1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最后十年中的一个伟大的英国作家是托马斯·哈代(1840-1928),他的作品使得这个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达到了完善的地步.但许多评论家说哈代是悲观主义者.他的悲剧性小说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哈代反复强调自己是"社会改良论者".他说人类只有了解并且正视自身的软弱、社会的丑恶,才有望改善这个世界.该文立足于以下四部作品:《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 (1886);《苔丝》(1891)和《无名的裘德》(1896),旨在对以上争论进行探讨.首先作者分析并总结哈代笔下人物在道德和心理上所处的困境,指出人不仅同无情和僵化的社会发生冲突,而且受到自身弱点的束缚.尽管许多评论家说哈代将主人公的悲剧归因于命运或一股强大的力量,但事实上,哈代总是从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来刻画悲剧人物,用巧合或偶然事件把两者联系起来.评说哈代是悲观主义者的人甚多,但是,写悲剧的人不一定都是悲观厌世者.作者认真分析了哈代小说中揭示悲剧人物失败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同时也指出在身心受到压迫时,主人公身上像岩浆般迸发出来的叛逆精神.哈代和一切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的地方是:在他的小说里,对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发展成为悲观主义哲学.这种悲观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人们所处的绝境.因此,该文作者认为哈代的悲剧观具有双重性:主人公的命运看似悲惨,实则在悲剧中蕴含着人性伟大的主题.
其他文献
美国华裔女作家马克西恩·洪·金斯顿(又名汤亭亭)于1976年出版的成名作《女勇士》(又译:《巾帼英豪:一段与鬼为伍的女孩的童年回忆》)被称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力作。 本文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语篇分析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众所周知,韩礼德、哈桑夫妇对语篇衔接连贯理论
由于历史原因,林语堂研究在中国一直处于漫长的"冬眠"状态,尤其是对翻译大家——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则更近乎空白,这与林语堂先生在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等领域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