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支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本质,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首先陈述了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剖析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的实现机理,构建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财政支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原因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选择和机制建设,最后提出结论和政策。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补贴、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最终实现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今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1.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研究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探讨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整个篇幅中,财政支持现状、机理、问题及原因分析是基础,机制设计是重点,政策运用是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理。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村劳动力模仿者动态模型,根据演化博弈分析,农民进城有两种机制:选择机制和突变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财政通过支持教育培训、就业安排、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安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按照实现机理路线,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通过农业、教育、科技以及建设等部门实施支持项目得以实现,具体方式主要有:一是直接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支持农村劳动转移:三是实施科技项目推动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四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五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提供相关公共服务。(3)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从两个角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一是基于绩效的视角,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财政支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影响:二是基于劳动力供求平衡模型视角,分析了财政支持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平衡是劳动力转移平衡模型的前提,通过对劳动力转移均衡的一般性模型的研究,为财政支持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有效工具。(4)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内含、内容、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评价指标: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以及社会效果等三个一级指标,再往下细分,构建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沿着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现路径,分别从培训、保险、教育、住房和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问题分析,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由此推断,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可能影响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和城乡统筹,并进行分析。(6)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本文通过建立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供求平衡模型,分析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建设,分别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7)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在明确制度创新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的前提下,从三个方面分析制度创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预算体制创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转移支付制度创新、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财政政策内容创新。2.研究的主要结论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上述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比较客观地揭示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质问题,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较差。根据文中绩效分析,我国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绩效表现是较差的。相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绝对数量,以及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总体支出规模偏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2)财政支持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是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成功转移的关键在于城市二、三产业存在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支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劳动岗位,从而增加劳动力转移的数量,这是财政支持的关键所在。(3)财政支持增加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是核心。从农村劳动力供给上看,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市场容易接受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高的劳动力。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是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所在。(4)财政支持影响农村劳动力供求各环节。财政支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深入劳动力供求和中间转移各环节。通过对城市现代部门的技术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增加劳动力岗位;通过对农业剩余的增加和农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对农民技能素质的完善,提供对口的有效劳动力。国家财政的支持保证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部门在双赢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3.研究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进进深入研究,根据我国目前形势,提出了如下建议:(1)加大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支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技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满足农民工子女进城义务教育的需求。(2)加快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扶持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选择那些能够吸纳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的企业,具有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来引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加大对农业产品开发的投入。(3)加速财政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加大财政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需求。支持发展第三产业,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加大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增加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就业。(4)促进财政支持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一个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支持各地劳动部门做好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信息和服务系统。建立城乡劳动力的平等用工制度。(5)加快财政支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认真落实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保障措施,建立系统的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为内容的保障制度,甚至考虑建立统一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6)重视财政支持促进农民工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在于加快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调整农村土地政策,推进农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调整中央地方关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加快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财政制度。(7)加快财政支持建立全国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参照国家模式相应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构,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改委、经贸委、财政、教育、农业、中小企业局、扶贫、统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从工作机制上保证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投入力度。4.研究的主要创新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可借鉴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1)探索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现机理。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乐有所施”六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线路,从培训、就业、保障、服务等方面,系统建立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运行模式,并构建了其实现机理路线图。(2)建立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供给均衡改进模型。本文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尽量克服经典的劳动力转移模型的缺陷,采取从现象和数据推出一般规律,首次提出从劳动力供给均衡模型探讨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从系统性角度评价财政在平衡国民经济的部门和劳动力供需条件下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一次全新尝试与创新。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城市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因素考虑进去,使得模型更接近现实情况。(3)提出了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框架。在量入为出的财政预算原则基础上,把握财政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具体措施,弥补我国财政政策在这方面的不足,从农民工的产生到就业安居设计出一条完整的财政支持链条及其框架。
其他文献
随着新闻行业以及新闻媒体的大力发展,作为新闻语篇的一个重要的类别,硬新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White详细研究了硬新闻的本质及其特点。大多数硬新闻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对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现供应链协同运作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在装
信息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无论是发展主营业务,持续做大做强,还是增强集中管控能
全球能源危机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采用氢能作为能量来源的燃料电池发电是未来清洁、绿色、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之一。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噪音、环保和配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其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表达效果诙谐幽默,因而赢得人民大众和古今名著的青睐。歇后语的翻译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试以原文本意图翻译
结合当前航管二次雷达系统的发展现状,从二次雷达测角、测距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测角精度改善与测距精度改善的措施,希望对于今后的航管二次雷达测
支持向量机广泛地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其参数的选择对分类和回归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理论指导参数的选择。而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中的遗传和进化现象而形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大批农民工涌入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开始谱写他们的打工史。这些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一代又一代,成为我国现代化建
最近,学校公共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安全保障措施过于薄弱和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矛盾冲突加剧。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民意正在公共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网络民意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在实践中,政府的网络应对机制远没有真正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