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可以表现为许多词语所指称的客观概念在客观世界中没有明确的外延,概念与概念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比如英文中的mountain,hill,多大多高的山可以称为mountain,多小多矮的山才是hill?语言的模糊性还表现为语言中有一类表达法,他们具有修正、限制概念,避免把话说得太死,使语言表达灵活,有回旋余地的作用,如sort of,almost,about,seem等。前一类是“模糊概念”,后一类则是模糊限制语(hedges),它被认为是最普遍,最典型,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模糊语言。模糊限制语最早是由乔治·拉可夫(George Lakoff)于1972年提出并开始研究的,他认为模糊限制语是“把一些事物弄的模模糊糊的词语”。继Lakoff之后,西方学者在20世纪八十年代又对模糊限制语作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其中集大成者是Hyland。我国学者也有一些论文发表,如何自然,陈志安等。本文采纳了Hyland对模糊限制语的观点,并对其分类进行了部分修改。Hyland根据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将其分为“倾向内容的模糊限制语(content-oriented hedges)”,“倾向读者的模糊限制语(reader-oriented hedges)”。作者在对模糊限制语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华中师范大学高晓芳教授的研究成果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倾向内容的模糊限制语(content-oriented hedges)”,“倾向作者的模糊限制语(writer-oriented hedges)”,“倾向读者的模糊限制语(reader-oriented hedges)。”倾向内容的模糊限制语缓和命题内容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它模糊限制作者对世界的看法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对应关系。作者使用倾向内容的模糊限制语,旨在更为准确地表达命题。倾向内容的模糊限制语通常通过情态动词、认知性副词、形容词、名词等实现。倾向作者的模糊限制语是以作者为焦点的,作者使用此类模糊限制语来保护自己,降低因命题遭到异议而带来的后果。作者的责任可以通过非人称结构,被动语态,承认实验条件、模式、理论、研究方法的不足或知识的缺乏来降低。倾向读者的模糊限制语给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以更大的关注,作者可以邀请读者参与到语篇中来进行讨论。Hyland认为,倾向读者的模糊限制语通常涉及作者出席,作者通过展现个人观点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至于科技论文,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掩饰作者的存在、直接用事实说话的纯客观的传递信息的文体。然而,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学术写作经常蕴含着作者的个人观点。科技文章写作者需要把研究成果谨慎、准确而谦逊地表达出来,以满足学术团体的要求,获得他们的认可。这种语用交际策略因文化的不同而显得薄弱,使得二语学习者难以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然而模糊限制语在科技文体中又是举足轻重,不可小视的。它一方面可以帮助作者减弱话语的绝对性,表达的接近于或者几乎是事实,同时又避免过于主观,为自己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尊重读者,避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从而加大被认可的机会。本文对两个自建的语料库,即作者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和以英语为母语的科技文章的语料库(文章选自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天文物理、环境科学四个领域,共40篇文章,计124,909字)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旨在探寻以汉语为母语和以英语为母语的科技学者在科技文体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异同。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功能及实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作者使用的模糊限制语在数量种类上都比较少,且趋向于使用语气比较强的模糊限制语。针对这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确认模糊限制语是是科技文体写作的一个有效的表达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期望能够在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中提高二语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意识及写作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的能力,并希望对我国的翻译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论文包括六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是文献总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科技语篇和模糊限制语的背景知识作了概述。语料收集和研究方法在第三章中详细说明。第四章对模糊限制语的实现形式进行了阐述并将两个语料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对比分析,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五章介绍对比分析的结果及其对英语教学、写作、翻译的启示。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和本研究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