炔丙磺酰胺螺旋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q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聚合物具有神奇的结构,并且在手性分离、手性合成,不对称催化和光学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工作者的目光。取代聚乙炔作为一种重要的螺旋聚合物,近几年更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合成了多种炔丙磺酰胺单体,在铑催化剂催化下,聚合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螺旋聚合物:聚炔丙磺酰胺。并以所得的螺旋聚合物为模板,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原位聚合物得到了具有一定手性分离功能的整体柱。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合成了一对手性对映体:炔丙樟脑磺酰胺,在铑催化剂催化下,聚合得到了两种新型的螺旋聚合物poly(1a)和poly(1b),圆二色谱和紫外光谱研究表明,poly(1a)和poly(1b)在混合溶剂(CHCl3:DMSO=99:1,v/v)中即使在温度为50℃时,仍能够保持稳定的螺旋构象。在甲苯中,温度即使升高到80℃,仍能够保持稳定的螺旋构象。液相红外研究表明,聚合物侧基间形成了分子内氢键,这是稳定螺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TGA分析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各种聚合条件对聚合的影响。发现温度升高有利于聚合反应的发生,但同时会使分子量分布变宽,主链的顺式含量变小;溶剂对聚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聚合物的良溶剂(如DMF,甲苯)会使分子量提高;单体和催化剂比例提高,产率有所下降,分子量有所升高。通过测量聚合物poly(1a)和poly(1b)在两种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圆二色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溶剂对聚合物二级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DMSO与三氯甲烷组成的混合溶剂中,DMSO含量越小,聚合物越容易呈螺旋态;在甲醇和甲苯组成的混合溶剂中,甲醇的含量越小,聚合物越容易呈螺旋态。总之,溶剂极性越大,聚合物在其中越不容易成螺旋。合成了三种新的炔丙磺酰胺单体,单体2,3,和4。通过手性炔丙樟脑磺酰胺单体1a与单体2的共聚,改善了聚炔丙樟脑磺酰胺的溶解性;手性樟脑磺酰炔丙胺单体1a与单体3的共聚结果表明,它们的共聚遵循“长官与士兵规则”。手性樟脑磺酰炔丙胺单体1a与单体4的共聚结果表明,它们的共聚不遵循“长官与士兵规则”;两种手性樟脑磺酰炔丙胺单体1a和1b共聚结果表明,它们的共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新合成的螺旋聚合物(poly(1a0.9-co-20.1))为模板,以有机微球为致孔剂,通过单体苯乙烯和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的共聚,首次合成了多孔的印迹整体柱。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43℃;St:DVB=50:50(w/w)。SEM观察表明,整体柱具有规则排列的三维结构和大的外表面积。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上述整体柱能够优先吸附螺旋聚合物对应单体的对映体,因此,该聚合物有望作为固相萃取(SPE)技术中的关键部件。
其他文献
国外研究教师课堂提问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主要从"教师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效果"、"有效问题的类型"、"提问技能"、"教师提问行为改善措施"四个方面开
商品住宅价格是住宅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它的变化不仅对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影响,而且也与广大住房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大城市商
<正>精美的不干胶标签不仅能为人们生活提供便捷,更可以带来美的感受。如今,不干胶标签已成为商品包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回眸我国不干胶标签30多年的
<正>国产手机多点开花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好手机盛典在北京召开。会上,主办方发布《2014中国好手机年度报告》
目的 研究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 (SEDT PA)患者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从 1例SEDT PA患者及正常同龄个体的关节软骨分离软骨
目的:探讨针刺颜面运动代表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
研究背景:随着医学界的重视和检测及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大量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被诊断,发病率已超过既往流行病的数据,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ARAS发病率
目的: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免疫介导发病机制的干预研究。方法:收集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
背景:瘢痕曾被认为是人类创伤愈合的必然产物,随着烧伤治愈率的提高,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遗留问题日益成为烧伤整形治疗的主要难题。瘢痕的基本病理学改变是细胞外基质大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将成为一种趋势。作为电力系统,已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密集型、管理粗放型产业,而转向生产技术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