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何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关系到我国社区发展的一个关键点。社会工作以专业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能很好的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是社区治理水平科学化的关键一环。社会工作的多元角色扮演为传统的社区治理注入新的血液。因而,本文将"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作为研究核心。角色理论认为个体是在特定位置具有特定行为规范,同时社会环境和个体影响角色行为。本文以社会工作者、居民、居委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以角色理论为理论视角分析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扮演。同时对角色扮演时实际角色与理想角色的适应性与差距进行评估,探讨政府、社区、机构、实习学生、志愿者等外在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工作者个体能力对角色扮演的影响,以分析角色行为。研究发现,在我国目前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承担着多重角色,作为服务者、支持者、调查者、资源链接者等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社会工作的角色也是不断丰富的过程,并且在不同治理阶段有不同的角色侧重点,需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进行角色扮演与转换。研究还发现,在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的角色扮演受到环境和个体能力的影响。在环境方面主要受到政府、居委会、居民、机构、实习学生和志愿者的影响。环境的支持对角色扮演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环境中各主体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不足,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居委会的不支持、机构督导的缺失等使得社会工作角色扮演与理想角色出现差距。同时,由于个体能力的限制和个体对角色的投入不足,也制约着理想角色的完成。针对社会工作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差距,需要从政府、社区、机构和个体进行努力。政府要在政策上对社会工作给予扶持,规范社会工作的角色与地位。社区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形成对社会工作的正确认知;对社会工作的实践活动给予支持,减少角色扮演过程中的障碍。机构要完善运营体系,及时对社会工作进行督导。社会工作者个体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具备角色扮演所需要的能力和行为,增加角色扮演的心理集中性。从影响角色扮演的环境和个体入手来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能更好的保障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