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肺腺癌、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170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明确肿瘤组织中P170蛋白的表达与肺腺癌、鳞癌患者预后情况及临床病理因子的相关性,并据此为肺腺癌、鳞癌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01月到2016年0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544名,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随访终止日期为2018年06月。统计其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肺叶部分切除、肺叶切除或肺叶+肺叶部分切除)、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病理分化程度、胸膜侵犯、国际抗癌联盟第八版TNM(Tumor Node Metastasis)分期以及无瘤生存时间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IHC(Inmmunohis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P170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出544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70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卡方检验及F检验用于计数资料分析,使用SPSS 21.0用于常规数据随访分析,生存资料用Kapi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HR值和(95%CI)进行校正,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我们研究发现,P170蛋白的表达分布在肿瘤细胞的胞浆或/和胞膜上,其总表达率为44%(239/544),其中浆性表达占57.7%(139/239),膜性表达占31.0%(74/239),浆膜性表达占11.3%(45/239)。P170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腺癌中的表达占91.6%(219/239),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型的肺癌。P170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胸膜侵犯、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肿瘤最大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时间与性别(男性vs女性5-os%为76.1%vs94.6%,p<0.001)、手术方式(开胸手术vs胸腔镜手术5-os%为67.1%vs92.3%,p<0.001)、P170蛋白表达以及表达部位(P170无表达vs浆性表达vs膜性表达vs浆膜性表达5-os%为85.7%vs 92.4%vs 82%vs 75.7%,p=0.050)、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vs中分化vs低分化5-os%为93.9%vs 90.3%vs 75%,p=0.008)、肿瘤最大径(≤3cm vs>3cm 5-os%为93.7%vs 49.1%,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与年龄、胸膜侵犯、手术切除范围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发现女性患者死亡风险低(HR:0.40395%CI:0.204-0.797,p=0.009);肿瘤最大径>3cm死亡风险高(HR:3.49595%CI:1.838-6.644,p<0.001);相对于P170蛋白浆膜性表达,P170蛋白阴性(-)(HR:0.228、95%CI:0.084-0.623,p=0.004)预后较好,死亡风险低;开胸手术死亡风险高(HR:2.491 95%CI:1.307-4.748,p=0.006)。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最大径、P170蛋白表达与否、手术方式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1.P170蛋白是否表达以及表达部位与术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在肺鳞癌中的表达;2.性别、肿瘤最大径、P170蛋白表达与否、手术方式均是影响肺腺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