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局部伽玛刀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4例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观察组在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伽玛刀治疗,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估;评价治疗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对两组疗疗效进行评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因子-1(MACC1)和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记录两组治疗后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对观察组患者根据疗效标准分为CR+PR+SD组和PD组,查阅病例资料,记录并统计两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过化疗、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等,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近期疗效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64.28%(P<0.05);(2)观察组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2.79±1.64)月对比对照组(27.66±1.91)月(P=0.207)无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腹胀、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放射性肝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CEA、MACC1及c-M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CEA、MACC1及c-M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局部伽玛刀治疗,其中CR+PR+SD组患者37例,PD组5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局部伽玛刀应用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疗效与是否接受过靶向治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伽玛刀应用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疗效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CEA、MACC1 及 c-MET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r5.593、4.241、4.005、4.895、4.341、5.391、5.841,P<0.05)。结论:将局部伽玛刀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有助于降低肿瘤负荷水平,对机体的免疫水平影响较小,但是患者疗效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