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干预时机及术后光学矫正方式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0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并接受手术治疗的291例(485眼)患儿的临床资料。从单双眼、眼部异常发现年龄、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IOL(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年龄、术后无晶状体眼光学矫正方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分析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术后视力、注视稳定性及眼位等视功能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91例患儿(485眼),男性178例,女性113例;单眼97例,双眼194例。末次随访时的平均年龄为54.4±35.8月。发现眼部异常的平均年龄为13.8±20.9月,单眼白内障发现眼部异常的年龄较双眼白内障晚。进行晶状体切除手术的平均年龄为22.1±26.6月。Ⅰ期植入IOL的平均年龄为50.0±26.7月,Ⅱ期植入IOL的平均年龄为60.7±22.1月。IOL植入术前无晶状体眼92.7%采用框架眼镜矫正,7.3%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2.终末随访时,238眼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9±0.22;137眼采用LEA GRATINGS视力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10±0.12。双眼患儿中,双眼视力均<0.3者占43.7%,双眼视力均<0.05者占1.1%。双眼发病、眼部异常发现年龄>12月龄、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3月龄、单眼白内障24月龄前Ⅰ期植入IOL及IOL植入前无晶状体眼采用RGPCL矫正的患眼视力预后较好。3.白内障手术前眼球震颤发生率为68.5%,单眼患者与双眼患者发生率分别为42.3%和74.2%。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3月龄者与≥3月龄者眼球震颤发生率分别为62.5%和84.1%。术前发生眼球震颤患眼视力明显低于未发生者。4.白内障手术前斜视发生率为27.6%,单眼患者与双眼患者发生率分别为54.5%和19.0%。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6月龄者与≥6月龄者斜视发生率分别为21.0%和31.1%。术前发生斜视患眼视力明显低于未发生者。结论1.本研究患儿终末随访平均视力为0.29±0.22。双眼患儿中,双眼视力均<0.3者占43.7%,双眼视力均<0.05者占1.1%。单眼白内障、眼部异常发现年龄≤12月龄者、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3月龄者、单眼白内障24月龄前未Ⅰ期植入IOL及IOL植入前采用框架眼镜进行光学矫正者视力低于双眼白内障、发现年龄>12月龄、手术年龄<3月龄、单眼白内障24月龄前Ⅰ期植入IOL及RGPCL矫正者。2.晶状体切除手术前眼球震颤的发生率为68.5%。双眼患者眼球震颤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眼患者,差异显著。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3月龄者眼球震颤发生率明显高于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3月龄者,差异显著。术前发现眼球震颤患眼视力明显低于注视稳定者,差异显著。3.晶状体切除手术前斜视的发生率为27.6%。单眼白内障斜视发生率明显高于双眼白内障,差异显著。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6月龄者斜视发生率高于晶状体切除手术年龄<6月龄者,但差异不显著。术前发生斜视患眼视力明显低于正位者,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