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作为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是调节国民经济内外均衡的杠杆,是国际金融领域和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价值工具之一。汇率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一国资源是否合理被利用、国际收支能否平衡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2007年在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至今已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遭受了巨大冲击,中国经济也在面临严峻考验,汇率制度问题进一步凸显。随着资本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将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汇率机制更富弹性。本文希望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这次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效,为以后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参考。本文以“三元悖论”理论为基础,选择相应的研究变量构造合适的VAR模型,分别以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所实施的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与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所实施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为既定条件,研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之间的关系。通过构造VAR模型及协整分析、方差分析、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这两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还是一篮子汇率制度,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开放程度与通货膨胀水平之间都是一种负相关关系,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资本管制之间都存在一种长期正相关关系,与“三元悖论”相符合。但是以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具有弹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程度,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和国际形势等原因,这种汇率制度下的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