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型创业的概念已经在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得到发展,许多文献或者杂志普遍采用从社会型创业的特征角度来考虑组织特征,许多组织也开始致力于研究社会型创业,甚至开设了网站传播这个概念,用以发散和传播社会型创业这个概念。Mulgan(2007)认为社会型创业活动就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驱动而形成的大量创新活动和服务,并通过追求社会目的的社会型组织的工作发展并广为传播1。本文将目标聚焦于社会型创业的支持特征,试图从一个侧面来研究社会型创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本论文又在现有企业社会资本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通过企业的动态能力促进企业创业绩效提升的概念模型,并以我国孵化企业2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与企业创业绩效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企业创业文化在这个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了数据收集,回收有效孵化器问卷54份3(访谈了其中10家孵化器),回收孵化企业问卷270份4。在数据处理方面主要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以及路径分析等方法对模型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进行理论分析和定量实证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本研究选题的背景,研究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讨论了本选题在管理实践方面产生的意义,理论研究方面的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社会型创业的文献回顾,分别阐述了社会型创业经典的几个概念;内涵及其演变概况;社会型创业研究的近期进展;社会型创业拟解决的一些问题。其次是社会资本的文献部分,这部分研究阐述了社会资本内涵的演变概况;分别阐述了其三个方面的情况:社会资本经典的概念;社会资本理论的经典论述、社会资本的内容、特征和社会资本的层次以及演变;社会资本研究的近期进展;社会资本解决的一些问题。本章内容还另外分别阐述了企业创业绩效的文献回顾和企业动态能力的文献回顾。在本章的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构思和设计思路,分别包括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目的和研究焦点;本研究的总体框架和总体模型构思图。第三章主要阐述社会型创业的支持特征,首先阐述了本项研究的目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使用,样本的收集和结果的讨论;本研究还选取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作为孵化器案例研究,从而佐证本章研究结论。本章主要采用54家中国各地的孵化器资料问卷数据,并通过访谈10家孵化器,利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对社会型创业支持特征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得出社会型创业支持特征主要包括:内在协作、外部支撑、纽带联系和非盈利支持四个维度,这个是目前学术理论界尚未有涉及的,本研究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第四章主要研究孵化企业的社会资本和企业动态能力,本文主要是利用问卷研究得到的270家孵化企业的数据对国外经典的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验证了企业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的三维度模型。对于孵化企业动态能力的测度,也是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量表,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得出孵化企业的动态能力主要包括吸收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两个维度,这是对于理论界目前大量定性研究动态能力概念的一个实证性探索补充。第五章是在第四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和企业创业绩效的关系,本章研究首先对创业理论学术界错综复杂的企业创业绩效概念进行了中国背景下的界定,从孵化企业这种初创的企业角度出发,结合学者的诸多观点,探索性的发现企业创业绩效应该从财务绩效维度、成长绩效维度和创新绩效维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增加的创新绩效维度主要是考虑到初创企业的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本章将企业动态能力之吸收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企业创业绩效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第六章主要阐述了孵化企业的社会资本影响其创业绩效的过程机制,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和企业创业文化的缓冲作用。最后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本章末通过系统整合进行了整个研究的全模型分析,通过路径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最后,本论文总结了研究的主要结论,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进展和实践意义,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孵化器这种社会型创业支持,孵化企业的社会资本、企业动态能力、及孵化企业的创业绩效相关理论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创性地探知社会型创业的支持特征的四个维度,这个是理论上比较少涉及的,目前理论上对于社会型创业支持维度等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设计和开发量表,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最终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验证了国外成熟的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模型,这个理论上的意义虽然不大,但是它足以说明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背景下与孵化企业的适配性。本文还开创性地进行企业动态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将Catherine L. Wang和Pervaiz K. Ahmed(2007)的企业动态能力定性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进行了中国背景下的实证验证。本文将研究从简单的社会资本和企业绩效的直接关系模型转到更为复杂和重要的发挥动态能力的中介效用过程模型和缓冲效用模型的研究上来,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