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与生物反应动力学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水生物处理工程涉及复杂水力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其设计优化和运行控制是当前国际水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至今关于对废水生物处理复杂生物反应器内流体动力学规律及其对反应器效能的影响认识不清,致使在反应动力学与流体动力学耦合方面的研究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论文以卡鲁塞尔氧化沟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多相流区域流速场原位非接触式测试新技术,进行了实验室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研究氧化沟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湍流与生物反应动力学,以及多相湍流反应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①研制出一套新的多相流数字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并应用于复杂流体反应器多相流二维及三维区域流速场的测试,克服了传统接触式点测量方法无法获取区域流动同步信息的缺陷。②所研制的PIV测速系统改进了传统PIV系统的信息提取算法,通过采用标准化相关系数作为测度和优化搜索区域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图象处理运算速率;利用数学形态学原理,采用灰度加权标定法和粒径匹配法,实现了多相流的识别、划分和标定。③采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卡鲁塞尔氧化沟模型三维单相和二维两相全场流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固相流速总体小于液相;纵、垂两向的流动分布是决定沟内水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横、垂两向的流动是决定污泥沉积位置的主要因数,污泥沉积是横、垂两向流速与该处水体动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④变曝条件下氧化沟流场的实测结果表明,开启两台曝气机条件下,外沟易成为发生淤积的危险地带;内沟段较高的水动能利于组分混合,防止污泥的沉积;开启三台曝气机可使外沟流速增长10%以上,对内沟段流动结构改变不大;在启/停曝初始阶段,流速变化快慢随其与曝气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整个外沟启/停曝气达到工况稳定所需时间约占运行时间的40%。⑤氧化沟内水质实测结果表明,溶解氧与流速呈正相关、污泥浓度(MLSS)与流速呈负相关;流速是影响溶解性组分混合的重要因素,提高进水口附近局部流速有利于缩短进水组分均布的距离与时间。⑥应用所研制的PIV测速系统对不同粒径污泥在水力湍动条件下的沉降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污泥静沉降速率与污泥粒径的关系,建立了水力湍动条件下的污泥湍动沉降速率模型。⑦将污泥湍动沉降速率模型与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耦合,建立了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实现了垂向上液固两相运动的分离;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工业规模污水厂氧化沟的污水-污泥两相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相流混合物模型较好的揭示了氧化沟内混合液流场和污泥的分布情况。⑧将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混合物模型与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相耦合,建立了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反应动力学模型,编辑开发了求解程序,实现了对反应器内部液固两相三维流场及水质浓度场的同时模拟。⑨应用卡鲁塞尔氧化沟液-固两相湍流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运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现有氧化沟主沟开启进水处水下推进器,有利于改善弯道处流场分布,降低进水波动对沟内运行的冲击,防止该区域污泥淤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状况、目前国内外典型的烟气脱硫技术、所建装置运转状况,引进技术在国内建设的装置应用情况等,对不同工艺之间的技术优劣及工业应用
利用2001-2013年MODI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采用变异系数、一元线性趋势变化等多项指标,结合SPEI指数和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滇西南地区不同
<正>"沪港通"开通两年之后,"深港通"也落地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当然,如果这样的尝试可以扩大到"沪伦通"、"深伦通",甚至"沪纽通"、"深
本文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从培养高质量意识、考虑顾客需求、不断改进、与其他项目相关联、将质量放在过程与产品中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从而为提高建筑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应用和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住院精神病女性患者便秘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
本文对国内水煤浆水冷壁加压气化装置核心设备气化炉结构设计优化,结合项目工程设计对6.5 MPa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设计中设备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关键部件等方面进行介绍及应
根据澜沧江上游江段水质监测数据,并依据国家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客观分析了澜沧江上游流域水质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同时,提出了对澜沧江上游流
通过对复合绝缘子用芯棒在型式试验中发现绝缘强度降低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芯棒存放或者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吸湿现象。为了研究芯棒吸湿引起的绝缘强度下降情况、吸湿特点以及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使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出特有的功能作用,为广大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认真思索和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多个
分析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实践的认识。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新的实践观的形成指明了道路;《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