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当代诗歌历经百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口皆碑、经久不衰的拔萃之作,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古典诗歌的新的文学样式,成为20世纪中文诗的代表,并在上世纪20年代由冯顺伯拟定的《新学制高级中学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中首次入选,打破了中学语文教材原本被古典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新型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艺术血液,具有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同时其杰作中富有的深厚人文积淀、蕴含的生命哲思和智慧,对正处于青春成长期的中学生而言具有独特的人文教育价值。现当代诗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中阶段,多数师生对现当代诗歌学习持漠视甚至排斥态度,教学实践中面临许多困境,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而关于诗歌教学的研究,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展开,积聚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包括曾创造了历史上光辉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的古代诗歌教学经验,甚至于国外的诗歌教学经验等。本人对以上经验进行了梳理,并试着将得到的启示,与现当代诗歌特点和我国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寻求现当代诗歌教学的现实发展。而教学只有立足于“策略”的层面才能居高临下,总揽全局。因此,本人主张从此角度借鉴诗歌教学经验,探索改善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困境的路径。有效的教学策略要能突现教材的人文性,教者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本论文以此为原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教材加工策略,二是课堂教学策略。教材加工,首先要立足文本,深入探究其精髓,精确把握教学内容,唯此才能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其次要以教材为依托,运用单元教学法,发挥教材编写的整体效应,最大限度提高教材运用的效果;此外还要合理开发教学资源,适当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弥补教材中因选篇有限而难以反映现当代诗歌全貌的缺憾。另一方面,由于诗歌是诗人心灵世界的艺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深蕴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因此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活动中,要进行“再创造”。因而,对于现当代诗歌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着眼于诗歌的审美功能,从教和学两方面为学生体悟诗歌的“再创造”创设可能。出于此种考虑,本文主张以下几点:一是要创设情境,拓展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渠道,包括美读感染法、语言描绘法、音乐渲染法以及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法等。二是课堂生成,要注意把握教学动态中的心灵对话,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独白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三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领悟,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为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自主中将知识内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