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经营假设是支撑传统会计理论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是会计从业者编制财务报表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基础。当公司的持续经营出现不确定性的情况时,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来监督管理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和合理性,并考虑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持续经营能力已经成为利益相关者以及监管机构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审计意见是审计工作的主要成果,是解决管理人员与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机制之一,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一方面会对资本市场上的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利益。从持续经营的角度出发,非标准意见可以分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和非持续经营非标准意见。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合理性产生重大怀疑,从而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及被审计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一类非标准意见。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向公众传递了被审计企业持续经营存在危机的预警信息,是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重要警报之一。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出发,以非标准意见作为对照组,从形成过程和经济后果两个角度入手,系统地整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差异性的经验证据,并结合对国内外现有成果的考虑,以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具体情况和特征,以期望为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和非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本质属性提供经验证据。期望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现有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研究,澄清长期以来将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完全视为传统非标准意见的认识偏差,为审计意见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