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凸起西翼火成岩储层裂缝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岩石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与运移通道,开展裂缝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作用,裂缝发育期次较多、分布特征复杂,亟需开展裂缝量化预测为井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参考。目前在裂缝量化预测领域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探索,但现有的裂缝预测方法仍然存在较多不足,比如对裂缝发育的多期性考虑较少,裂缝预测地质模型简化程度较高等问题。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车排子西翼火成岩储层为例开展了研究区多期次裂缝分布规律研究。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研究区总体呈现东西成带、南北分块的断阶式构造格局,成藏条件有利,岩性主要为凝灰质泥岩、沉凝灰岩、凝灰岩和泥岩,储集空间为裂缝-孔隙型,主要为低孔、中低渗储层。(2)研究区经历的构造运动时期主要有海西运动中晚期、印支运动期、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通过岩心露头观察、铸体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确定研究区至少有三期裂缝发育。研究区石炭系裂缝优势走向为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判断近南北走向裂缝发育时间最早,为海西运动中晚期形成,北东走向裂缝形成时间次之,为印支运动期形成,北西走向裂缝形成时间最晚,为燕山运动期形成。(3)由岩石声发射试验确定了研究区在海西运动中晚期、印支运动期、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以逆断层形成的地应力类型判断了各期构造运动的应力方向;利用测井资料和岩石力学试验确定了研究区静态岩石力学参数,基于蚂蚁追踪构造解释技术得到各时期有限元地质模型并进行构造应力场模拟。(4)基于成像测井资料裂缝产状统计,从研究区裂缝发育的多期性和有效性出发,在已有的裂缝量化参数计算模型中引入有效裂缝系数与裂缝发育比例系数,建立了新的适用于多期裂缝量化预测的叠加裂缝量化预测模型并应用于研究区储层裂缝量化预测。(5)开展研究区目的储层柱面偏差曲率属性裂缝预测和叠加裂缝量化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裂缝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基于构造应力场模拟的多期次裂缝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确定研究区苏13井、苏1-13井附近及其西部区域、苏1-5井北部区域裂缝相对发育,苏1-5井以西至苏1-3井附近、苏2井及其西部区域为裂缝相对不发育区。
其他文献
细粒沉积岩是指粒径小于62.5微米的粘土级或粉砂级沉积物所构成的沉积岩,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广泛发育,岩相类型丰富多样。本论文结合岩心资料、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数据,针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细粒沉积岩开展了岩相划分及特征描述、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分析、沉积旋回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本文根据细粒沉积岩纹层矿物组分差异归纳出了方解石层—粘土粉砂混合层(Ⅰ型),方解石层—富有机质粘土层(Ⅱ型),粘土
北部坳陷为北部湾盆地内重要的一级构造单元,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又以古近系为近年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本文以其构造、沉积特征为研究主线,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开展断裂体系静态刻画与动态分析和盆地结构研究,明确盆地构造发育特征,同时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沉积相带展布和岩相古地理分析,明确盆地沉积发育特征,进而开展“构造-沉积
本文以华北东部中二叠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露头、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选取了淄博博山、邢台沙巴沟和秦皇岛石门寨石炭-二叠系剖面进行了精细测量与描述,发现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纵向旋回性明显,二元结构清晰,是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特征。下石盒子组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与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小,粒度较小,且砾
基于地球介质中广泛存在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全波形反演在理论上具有获取速度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潜力。速度参数与各向异性参数都能够对地震成像、储层岩性解释产生重要影响。但各向异性参数的敏感性较差,常规全波形反演方法很难同时得到精确速度和参数模型。q P波数值模拟是声波VTI介质全波形反演的基本。本文比较了q P波正演的几种方程,并对模型测试。推导并完成了交错网格差分、PML边界条件增强正演的稳定性与边界
通过分析研究区大量的钻测井、岩心及实验数据,重点剖析烃源规模和质量,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由此对比研究区延长组油气来源。通过流体包裹体测温法结合地层埋藏史及热史分析,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并结合伊利石测年结果,佐证油气成藏时间的准确性。根据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原油成分、有效烃源岩厚度等进行烃源岩评价和资源潜力分析。结合油藏剖面图,对油气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成藏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明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764块沙四上亚段储层属于典型的深水浊积扇辫状水道沉积,石油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但是储层整体非均质性强、埋藏深、厚度大、井点少、成岩作用复杂。在沉积、构造作用的控制下,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是成岩作用,因此论文从成岩作用角度,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包裹体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碳氧同位素等手段,综合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成岩
神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该地区为潜在的资源勘探区,特别是上古生界太原组,是神府地区重要的产气层段。本文以研究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储层为研究目标,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的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物性及压汞资料等实验数据,系统研究了神府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完成了储层四性关系
煤储层敏感性评价对于煤层气的开发至关重要。进行敏感性研究可以为煤层的损害机理分析提供依据,以达到预防伤害、优化后续的各类作业措施、设计保护煤层气开发的系统工程技术方案和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煤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煤层气开发具有独特的排采特点,现阶段常用常规油气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煤储层,需要针对煤储层的特性建立适合于煤储层敏感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本文借助室内实验,
近年来,世界各地范围内高温高压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温度可达150-250℃,压力为50-150MPa的大型高温高压油气田被发现,深层油气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突破发现与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储层电阻率特性的孔隙流体性质识别是储层评价的关键,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性质与地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性质差异较大,为提高深层油气储层评价的精度,需定量研究储层条件下的岩石
破坏性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得各国地震学家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抗震减灾的方法和手段。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预警、地震灾情速报等在抗震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地震预警系统开发与布设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地震预警技术的关键是利用P波阶段的有限信息快速确定震源参数,强震动数据凭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频带响应、大动态范围的特点,在地震P波监测拾取、预警震级、震中的确定以及震后烈度场快速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