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政权在台湾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这场土地改革对台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祖国大陆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该项土改活动有其必然因素,即是当时经济政治环境的迫切需要。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从大陆迁往台湾,台岛内外危机重重。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严重衰退。并且物价上涨,财政赤字。政治方面:政权溃败,到处充满了失败主义,本地实力派对蒋的到来并不欢迎。军事方面:残兵败将,毫无斗志。外交方面:“国际孤儿”。对此,蒋介石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稳固政权,土地改革则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同时,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土地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其一,国际形势有利;其二,蒋介石手中有一笔资金;其三,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其四,当局掌握了一批公有土地。这些条件的存在,使得土改又具有可能性。台湾土改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活动。其改革对象是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极不公平的土地占有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其改革目标是实现“耕者有其田”。其显著特征是:①颁布法令,依法办事。当局先后颁布一系列有关法令及条例,并建立专门机构,组织动员几万人参加。②分段进行,和平有序。序幕:公地放租。第一步:“三七五减租”。第二步:公地放领。第三步:“耕者有其田”。③各方兼顾,改良温和。一方面,能够照顾农民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也十分顾及地主利益,给予其一定的补偿。同时,政府也从中获利。④扶植农业,稳定土改。在土改过程中,当局还采取其他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既稳定改革成果,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前进。土改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台湾早期dA 硕士学泣论文VNhi驴 川+引n(S川L“ 土改成功地消灭了农村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其积极作用在于:首先,土地 改革对台湾社会的稳定起了促进作用,即稳定经济安宁社会巩固政权。其次, 对农民有利,并且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在减轻负担的基础上,又获得 完整的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得以调动;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大的变化, 在当局同时进行的扶农政策椎动下,台湾农业有相当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 经济部门的发展。再次,土改直接促成了台湾地区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台湾的地主绅士,由于持有债券与股票而转变成资本家,当局在上改、恢复 和发展农业的同时,又抓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尤其后来加大出日加工的外向 型经济的力度等,这都为后来台湾的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当然,国民党政 权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也有不少的局限。但总体而言,这场土改是成功的,尤 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形势下,台湾当局审时度势,于70-90年代,对农业、 农村、农民的相关政策作了一系列的调整,特别是孤年代初的第二次土改, 将以前土改中过时的条文删除,变小自耕农为大自耕农,努力促进农业产业 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台湾地区的土改经验教训,同样为祖国大陆的农业 政策、农业发展方向有借鉴及启示。总之,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地区的土地改 革,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其积极意义不应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