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阶段,而现代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一次次新的裂变,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泛滥,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80年代达到鼎盛,成为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后现代话语于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1983年,美国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权威阐释者伊哈布·哈桑到山东大学讲学;1985年,美国著名后现代文化理论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教授访问北京大学,在北大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专题讲座;1987年,荷兰学者杜威·佛克马到南京大学作了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学术报告。80年代后现代思潮席卷下的中国,先后出现了对后现代、后儒学、后知识分子、后殖民主义等“后学”或“后现象”的讨论,这种探讨的广泛兴起使得当代中国进入一种“后语境”时代。而宁浩成长于这一时期,在后现代文化的浸染下宁浩自然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因此,本文将视角聚焦在作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后现代特征的“鬼才”导演宁浩身上,本文首先研究宁浩的成长背景、电影观以及创作的阶段性特点,找出了宁式电影独特的主观原因。其次,对宁浩电影叙事的后现代体验做梳理和分析,边缘化、碎片化、游戏与狂欢;从后现代叙事模式出发,比较昆汀和宁浩两位导演作品对非线性叙事模式的运用;分析宁浩在作品中对毒品、暴力、性的消解与游戏化的表达。最后探讨了“鬼才”导演电影的影像风格,主要是从黑色幽默、戏仿、镜语风格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宁浩的后现代主义电影观。在结语部分,对中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比较做了思考,中国后现代电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取精去糟,找到一条健康的、被大众所接受的道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