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中的理性反思精神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ezhent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绛散文以婉而多讽著称,清淡悠远的文字背后蕴藏着文人的清高与倔强。然而,作家之所以没有停留在情感宣泄的层面而是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自己所遭受的苦难,正是因了她建立在中西文化视野之上的思考。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时刻不忘思考世界和躬身自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杨绛反思中所包含的理性精神。这三方面包括反思的方式,反思的内容以及反思的立场。前言部分则主要介绍了杨绛的家世与学历背景。在新世纪,杨绛以百岁老人的姿态重新出现在文学评论界,她以其大气的境界和超脱的思想再一次赢得人们的关注。她面对当下社会纷繁芜杂的态度更值得我们深思。第一章把杨绛散文从视角、语言、解构三个角度加以阐释。在不同角度下,杨绛的思考呈现出不同的风景。杨绛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小说创作和戏剧创作时的优势,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丰富的手法,使散文的表达更灵动多彩。视角的灵活转换让作者以更完整的视野审视对象;语言的多样化则为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蕴提供了可能;而解构的使用则更加直接地对不合理的现象或人物进行消解。在这些创作方法的帮助下,作者不用再纠结于现实与内心的冲突,将自己最深刻的感悟委婉而又精准地表达出来。第二章则以杨绛横跨几十年的散文创作为基础,在散文风格与散文所表达出来的境界为依托,对作者的创作进行分期。杨绛创作之初,多是少年时对生命片段化的哲理思考。灵动的文思,精巧的起兴,丰富的知识无一不展示着这位才女的才情。文革之后,杨绛对文革苦难的描写和回忆则体现了人到中年后的深沉情怀,压抑克制的叙事并不妨碍她天生所具有的乐观精神,仿佛黑暗中的火种。失去亲人之后的杨绛则用血泪之笔回忆“我们仨”的幸福生活,卸下世俗的牵绊重新回到情感。这情感并不浓烈,相反,还有些淡淡的,夹杂了些许苦涩,可就是这样的情感却打动了无数人,作家真性情的流露也成就了作家本人。最后,百岁老人回归到人类最本源的问题上,以一种最朴实的姿态进行自我的回归。第三章介绍了杨绛思考的精神立场。散文界对作家品格的要求较多,因为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感和感悟的最直接表达,作家品格和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散文作品的质量。杨绛在这方面为人所称道。杨绛出身于名门,既受到古典文化的影响又接受了新文学革命的成果,中西文化在她身上水乳交融。在接受西方思想的历史进程中,极端有时会胜过理性。很多时候主流思潮要么是“全盘西化”的自卑,要么是固守传统的死板,而这两者都不是接受新事物时所应具有的健康心态。而杨绛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东方的含蓄内敛,西方的理性思辨都在散文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更为难得的是,这些作品没有焦虑感穿插其中,有的是自然的美感。
其他文献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投资"。当前,我国"走出去"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从内部看,国内有大量过剩产能亟需"化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当由《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中化出。近代往往望文生义,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据此推论汉武帝时候的
<正>2010年8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以2010年第11号公告发布了《出口货物税收函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出口退税管理中的税收函调措施进行了调整,以加强对出口骗税的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供应链时代,无论是生产制造企业还是物流企业都需要在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制定适合创新体系的发展战略。如今社会的信息化和运输
目的:从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中筛选出能够诱发抑郁情绪的图片。方法:依据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得分,筛选合格受试者。用IAPS图片作为情绪诱发刺激材料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军事家,墨学曾经与儒学并称为“显学”。墨子义利观是对孔子义利观的一种发展和超越,孔子重义轻利,义利对立;墨子贵义尚利,义利
科学管理模式是在以法治作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所进行的改变,同时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内容。事业单位实质上是指一个主要资本来源是其他法人组织和国家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降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中的配额、许可证等限制措施也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而不断弱化,而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
魏末晋初时期赋作虽然不及汉赋数量众多,但是也创作了诸多佳作。此时期,辞赋创作以张华、傅玄、成公绥和孙楚等为代表作家,他们的赋作体现了当时辞赋创作的主要特点。四位作家共
<正>如你所知,今年的建筑双年展与往届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这次展览我们筹划了一年的时间,不仅仅是要解决当代建筑的问题,而日要回溯过去、展望未来;其二,我们比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