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转型,这对高毒、高残留、低效率的传统农药产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农药是现代化植保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由于农户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普遍了解较少,导致环保意识薄弱,农药使用技术不安全不科学,甚至违规施用农药,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城乡人民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亟待加强农药管理、加快发展安全科学农药技术服务,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健康和生态平衡。因此,研究农药及技术服务供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需求供给理论为主线,依据公共物品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市场失灵等理论为指导,基于农户的视角研究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的供给、需求、影响因素、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采用实证与规范、静态与动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从供需均衡的衡量标准入手,研究农药供需的均衡性和农药技术服务供需的均衡性,剖析现阶段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的供需均衡状况,并对失衡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为实现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均衡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国内农药总体需求上升,种类结构逐渐合理。农户对生物农药的需求在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上具有一致性,但两者的影响因素差异性较大。一致性表现在愿意购买的农户中有98.77%的农户有过购买行为。差异性表现在除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在两个模型中均为显著变量外,其余在购买意愿模型中的显著变量在购买行为模型中均无显著影响,并且性别变量在两个模型中的影响方向相反。2.农户对农药技术服务的需求旺盛。农户对农药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病虫草害防治、农药购买、农药施用、农药器械维护保养、农药中毒及处理、农药存放。3.农药总体供给数量上升,增长速度放慢,质量相对较差。我国是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农药供给价格基本上呈上升态势。农药供给质量相对较差,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4.农药技术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有政府供给、市场供给、自主供给。政府供给是传统供给模式,主要依附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供给是农药生产厂家等盈利组织根据市场需求,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农药技术服务的模式。自主供给是农户个人或团体以自愿为基础,通过自主组织来提供农药技术服务。以村级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药技术服务供给将成为以后农药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一种趋势。5.我国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呈现失衡状态。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失衡,供不应求;二是质量失衡,供给质量偏低;三是结构失衡,农户的真实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供给和满足。6.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药供需失衡的原因是:农业生产特点对农药供需的影响;农药产品和政策信息不对称;农药生产厂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农药研发相对滞后;农药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农药技术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为: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务农比较效益较差;农户对技术的采用过程实质上是对技术的不断修正过程。本文创新点:1.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对农药和农药技术服务的属性进行了明确界定。农药作为物化技术,属于私人物品;农药技术服务是一种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和市场来提供。2.引用蛛网理论,研究农药的静态均衡价格,提出了动态的模拟蛛网模型,以解释农药价格市场波动。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物农药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增强了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为实现我国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均衡,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农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各地方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总结农药市场管理和农药技术推广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配合做好《农药管理条例》等各种制度的修订和优化工作。(2)加大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监管力度。建立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大政策实施督促检查,全面加强农药产品质量监管,着力规范农药市场秩序,大力强化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和技术服务。(3)拓宽渠道,完善农药技术服务机制。构建以政府公益性农药技术服务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化农药技术服务组织为发展趋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民营农业科技组织、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多元化农药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农药技术服务保障机制和针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的补贴机制。(4)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户素质,培养农户维护身体健康和生态平衡的意识。(5)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努力提高农户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和认同度,并通过合理定价、提高质量、宣传推广,让农户主动选择、并能真正用得起生物农药,从而构建起生物农药的良性发展机制。(6)重视并加快农药品牌建设,规范整顿农药市场,提高我国农药的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我国农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