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学堂变佛堂”事件进行个案研究,对其实践中的社会工作元素进行提炼,对农村社会工作的草根实践特征以及专业化推进的基础进行分析,对推动农村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社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做出一些思考:应发掘我国民间思想中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念;促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内生性发展,对农村社区中不仅是服务对象也是资源提供者的对象进行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政府引导下加强社会成员参与程度,发展NGO草根组织。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进程及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果。农村社会工作的出现晚于城市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也少于城市社会工作。我国是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村社会工作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的理论探索主要围绕着社区能力建设和社区发展等社区社会工作展开。我国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有云南绿寨经验、江西万载模式和湖南湘西探索。 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学堂变佛堂事件的前因后果。学堂变佛堂的社会背景是学校撤并政策之后留下的空置学堂的再利用问题,而学堂的前身正是佛堂。于是龙村村民在公共精神文化需求的驱动下,开展了发现共同需求、寻找资源、达到自助的一个行动过程。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学堂变佛堂事件中的社会学意义。村落社会空间的调整、社会文化的博弈、社会秩序的重建等都使得龙村发展出可以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体现在村落中社会问题渐多,村民有重建社区秩序和精神公共空间的需求,而村落中自助及善用社会资源的传统意识和行动成为农村社会工作推进的可能性。 第四部分延续第三部分的思路,对作为专业社会工作向农村社区推进的切入口的学堂变佛堂事件,深入分析其包涵的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因素——助人行为和助人过程、助人的精英人群、助人和自助的价值理念,并分析其社区实践的草根特征,为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推进提出了一些看法。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宜采取地区发展模式,对社区居民进行赋权,提高居民主动性参与。 结论总结了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推进要遵循的原则:由问题取向的缺乏视角向发展取向的优势视角转变,培养农村社区当地的精英,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掘农村社区的资源和优势,促进社会工作的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