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道功能障碍已经逐渐被认识到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大便失禁、自主反射失调。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将出现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增加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以及行为和生物反馈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回、结肠造口术,马龙顺行性灌肠和骶神经刺激器移植术。其中,骶神经刺激成为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骶神经电刺激能够促进结肠蠕动和增加直肠内压,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对肠道的机械屏障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但骶神经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道机械屏障的具体保护机制仍未被阐明,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骶神经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道机械屏障的保护机制。目的:实验第一阶段:研究不同骶神经刺激电压对脊髓损伤大鼠肠道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刺激参数。实验第二阶段:使用该最佳刺激电压研究骶3神经根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道机械屏障的影响。揭示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内毒素和肠道菌群突破肠机械屏障的方式,初步探讨骶神经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道机械屏障的保护机制,以及对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的防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的新思路。方法:实验第一阶段:假手术组作为正常组,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72h大鼠作为对照组,骶神经电刺激组为实验组,使用Fehling法制作大鼠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于右侧骶3神经根植入双极电极,采用从低到高的刺激强度直到大鼠的尾巴和下肢出现颤抖性运动(阈值),以此为基础,采用四个刺激电压(1V、2V、4V、8V),波频15Hz,波宽固定为210μs,刺激时间10s,间歇时间20s,每次刺激10min,休息10min,共持续2h,每天上午8:00-10:00,下午6:00-8:00刺激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72h大鼠右侧骶3神经根,观察肠道变化情况,记录结肠及直肠生物电活动,得出最佳刺激参数。实验第二阶段:假手术组作为正常组,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作为对照组,使用最佳刺激参数刺激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骶3神经根作为实验组,对各组分别进行内毒素测定,肠道淋巴结、肝脏、脾脏细菌培养,肠道形态学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蛋白表达测定,分析骶神经电刺激对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肠道机械屏障以及对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的防护作用的具体机制。结果:1实验第一部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肠道生物电峰值均低于正常组。但实验组肠道生物电峰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刺激电压4V组的肠道生物电峰值最接近正常组。2实验第二部分:对照组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立即出现尿潴留,腹胀、小肠肠管胀气、肠壁透光性增强;盲肠、结肠和直肠大量硬结粪便堆积、蠕动减弱;肠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损伤;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细胞连接出现溶解、缺失;内毒素血症含量和细菌移位的数量不断的增多。实验组大鼠电刺激后,肠道蠕动增强,粪便排出,肠道粘膜及细胞连接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肠道血清内毒素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细菌移位数量呈显著性减少。3各组大鼠肠道组织提取蛋白后,经western-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变化趋势,结果证实,各组ZO-1蛋白水平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肠道石蜡包埋切片后,经免疫组化观察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分布,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ZO-1的分布出现不同程度的散乱、排列不规则,实验组ZO-1的分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1不同骶神经刺激电压均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肠道功能,其中刺激电压4V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肠道功能的改善最明显。2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出现尿潴留、腹胀、胀气、肠壁透光性增强、大量粪便堆积、蠕动减弱等肠道功能障碍。3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肠道上皮细胞、细胞连接等机械屏障遭到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和肠道菌群移位。4骶神经电刺激能够通过增强肠道的蠕动,排出肠内容物,使肠道菌群数量减少,使上皮细胞、肠绒毛以及紧密连接等机械屏障破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以及使血清内毒素水平下降和细菌移位发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