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目前尚未得到完全控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防制形势。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基因组由11928—11932个核苷酸组成,为单股、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编码核蛋白(N蛋白)、磷酸蛋白(P蛋白)、基质蛋白(M蛋白)、糖蛋白(G蛋白)、RNA聚合酶(L蛋白)五种结构蛋白。N蛋白是RV最保守的蛋白,可激发机体产生抗病毒核衣壳抗体,因此可作为血清学特异诊断的抗原;G蛋白是唯一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病毒蛋白,其抗原表位集中在膜外区部分,且G蛋白膜外区保守性高,因此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G蛋白膜外区抗原是监测RV抗体另一种有效的选择。本实验以RV ERA毒株为模板,经RT—PCR成功克隆了N蛋白基因和G蛋白基因,并构建了N蛋白基因和G蛋白基因的多种原核表达载体,通过优化表达条件,在体外高效表达了RVN蛋白和G蛋白膜外区,获得纯化的N蛋白和G蛋白,为进一步狂犬病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体结果如下:
1.根据已登录的RV ERA株N蛋白基因序列(GenBank Acc.NoAF406695)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经RT—PCR从RV ERA株中扩增了编码N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成功构建融合重组质粒pET28a—NP和oET32a—NP。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N蛋白基因编码产物均可在E. coli中成功表达,其分子量分别为53kDa和70kDa,并可被兔抗RV多抗特异识别,表明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通过不同表达载体的比较和表达条件优化,N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在两种不同的表达系统中,N蛋白在pET—32a(+)中的表达量(29.3%)高于在pET=28a(+)的表达量(17.9%)。
2.N蛋白NP/pET28a和NP/pET32a超声波裂解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这两种重组蛋白在E.coli中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蛋白纯化前用PBS悬浮N蛋白菌体沉淀,超声波裂解后离心,用3mol/L尿素溶液洗涤沉淀,大部分杂蛋白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N蛋白仍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N蛋白占菌体沉淀的90%。再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N蛋白NP/pET28a和NP/pET32a,产量分别为8.45mg/L和13.6mg/L,表明pET—32a(+)系统表达的N蛋白纯化得率高于pET—28a(+)。
3.根据已登录的RV ERA株G蛋白基因序列(GenBank Acc.NoAF406693)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出G蛋白膜外区基因,分别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成功构建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ET28a—GP和pET32a—GP以及非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ET28a—GPF,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G蛋白膜外区基因编码产物均可在E.coli中成功表达,其分子量分别为52kDa、69kDa和50kDa,并可被兔抗RV多抗特异识别,表明G蛋白膜外区抗原保留了G蛋白良好的反应原性。通过表达载体筛选和表达条件优化,G蛋白膜外区在pET28a(+)中的表达量以融合形式(38.7%)高于非融合表达形式(20.9%);在不同表达载体中,RV G蛋白膜外区在pET—32a(+)中的表达量(45.4%)高于在pET—28a(+)的表达量(38.7%)。4.RV G蛋白GP/pET28a、GP/pET32a和GPF/pET28a经超声波裂解后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E.coli中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在蛋白纯化前用PBS悬浮G蛋白菌体沉淀,超声波裂解后离心,用3mol/L尿素溶液洗涤沉淀,大部分杂蛋白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G蛋白仍然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G蛋白占菌体沉淀的90%。再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G蛋白GP/pET28a、GP/pET32a和GPF/pET28a,产量分别为15.48mg/L、20.4mg/L和8.75mg/L,表明pET—32a(+)系统表达的融合G蛋白纯化得率高于pET—28a(+)表达的融合G蛋白,而在pET—32a(+)系统中,融合G蛋白纯化得率高于非融合G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