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早期胃癌行内镜下切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旨在指导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方法首先,系统性的检索从2000年1月至2018年2月的多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此类文献研究早期胃癌行ESD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的对比,旨在分析早期胃癌行ESD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然后,从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回顾性收集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早期胃癌病例队列,根据所分析的结果,建立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模型,并且由3家单位行外部检验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本次Meta分析最终纳入13篇相关研究,共含4986例早期胃癌,分析结果显示,ESD治疗早期胃癌和手术治疗的OS和DSS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RR=0.90,95%CI=0.68-1.19,p=0.46,固定效应模型),DSS(RR=0.40,95%CI=0.68-1.19,p=0.46,固定效应模型)。但是,经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手术组,DFS(RR=3.40,95%CI=2.39-4.84,p<0.001,固定效应模型)。但是,进一步分析,早期胃癌经ESD治疗后复发的胃癌多数可行再次根治性治疗,包括ER和手术。而回顾性分析显示:本研究一共纳入1029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228例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2.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凹陷型、未分化型、黏膜下层浸润、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形成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由以上6个危险因素建立一个评分为11分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1029例患者进行预测,所绘制的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1(95%可信区间:0.73-0.80)。并且经外部3家单位同时期病例检验,所绘制的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71(95%可信区间:0.68-0.86),0.815(95%可信区间:0.72-0.91)和 0.823(95%可信区间:0.70-0.94)。结论在远期效果方面,与手术相比,ESD治疗早期胃癌是安全可靠的,但是,ESD治疗后的患者需要更频繁的胃镜,CT监测随访,以便发现早期肿瘤可以再次治疗。女性、凹陷型、未分化型、黏膜下层浸润、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形成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且经外部验证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信性。有望成为早期胃癌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靠预测模型,为ESD的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