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具有学术及实践能力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储备人才,在未来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硕士培养的核心环节。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与教育硕士的学习投入密切相关,因此,以学习投入为着力点,通过学习投入反观全日制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问题,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本研究以河南省六所院校招收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一、研二的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从学习投入的五个维度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习投入情况展开调查,五个维度分别为“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活动经历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并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总体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习投入各个维度的得分不均匀;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学习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个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存在总体学习投入水平偏低、学业投入缺乏挑战度、与导师之间互动匮乏、教育活动经历单一化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访谈,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第一,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动力弱、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为:(1)学习目的不清,出现消极情绪;(2)主动与导师交流频次匮乏;(3)参加实践实习活动不积极。第二,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环节,具体表现为:(1)课程设置尚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弱化;(2)培养方式区分度偏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3)考核机制强制性不足,降低了学业挑战度。第三,培养过程执行力度弱化,具体表现为:(1)双导师制执行弱化,对学生关注度不足;(2)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联动育人效果不佳;(3)培养过程单一化,学生学习质量不高。
为了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全日制教育硕士提高内生动力,做好学习长远规划,具体包括:(1)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2)主动参与导师交流互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3)丰富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第二,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学业挑战,具体包括:(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学业挑战。第三,强化培养过程,丰富支持力度,具体包括:(1)完善双导师制度,引导师生积极互动;(2)架构稳定实习基地,联动多主体共同培养;(3)精细化培养过程,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本研究以河南省六所院校招收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一、研二的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从学习投入的五个维度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习投入情况展开调查,五个维度分别为“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水平”、“师生互动程度”、“教育活动经历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并探讨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过调查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总体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习投入各个维度的得分不均匀;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学习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父母受教育程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个别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结合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存在总体学习投入水平偏低、学业投入缺乏挑战度、与导师之间互动匮乏、教育活动经历单一化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本研究结合访谈,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第一,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动力弱、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具体表现为:(1)学习目的不清,出现消极情绪;(2)主动与导师交流频次匮乏;(3)参加实践实习活动不积极。第二,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环节,具体表现为:(1)课程设置尚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弱化;(2)培养方式区分度偏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3)考核机制强制性不足,降低了学业挑战度。第三,培养过程执行力度弱化,具体表现为:(1)双导师制执行弱化,对学生关注度不足;(2)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联动育人效果不佳;(3)培养过程单一化,学生学习质量不高。
为了提高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习投入,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全日制教育硕士提高内生动力,做好学习长远规划,具体包括:(1)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规划;(2)主动参与导师交流互动,营造良好师生关系;(3)丰富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第二,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学业挑战,具体包括:(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完善考核机制,增强学业挑战。第三,强化培养过程,丰富支持力度,具体包括:(1)完善双导师制度,引导师生积极互动;(2)架构稳定实习基地,联动多主体共同培养;(3)精细化培养过程,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