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骨髓象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探索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找出一些特异性的客观指标,将其引入中医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使其辨证更为客观化,从而有利于制定统一的辨证标准,为临床论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按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西医诊断标准,收集临床病例126例,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试行)有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标准分为3证型;同时收集其血象、骨髓象,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血象、骨髓象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3个中医证型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分: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但以肾阴虚型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其它2型,肾阴阳两虚型与肾阳虚型之间没有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意义。3.肾阳虚型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其它2型,经统计学检查,具有显著差异。4.肾阴阳两虚型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其它两型,肾阴虚型次之,三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肾阴虚型的胸骨部位骨髓增生明显活跃,髂骨部位骨髓增生程度不能确定;肾阳虚型的髂骨部位骨髓增生减低,胸骨部位增生或减低没有明显差异;肾阴阳两虚型的髂骨和胸骨部位骨髓增生均明显减低。结论: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3证型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均明显减低,可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提供一个参考依据。3.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以肾阳虚型最低,可作为区别其它二型的一个参考指标。4.血小板计数以肾阴阳两虚型最低,可作为其辨证的一个参考指标。5.不同部位的骨髓增生程度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的一个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