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白光成像技术(WLI)是检查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是因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的自身特点,与周围黏膜仅有轻微的形态学表现和颜色差异,对于多数普通内镜医师,乃至专家级别内镜医师在实际检查中也极易漏诊,进而导致贻误病情。联动成像技术(LCI)是一种新型图像增强内镜技术,它利用激光内窥镜系统来增强红色和白色的颜色对比,增强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的颜色对比度,从理论上讲可以增加胃黏膜异常的检出率。但是LCI在胃黏膜相关疾病检测中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尚未得到临床广泛验证。为客观评价LCI与WLI检测胃黏膜疾病的优势,开展以下对比研究。目的:通过对相同病人分别由不同医生进行LCI和WLI检查,取目标病灶活检,结合病理诊断,对比两者病理取材的准确性与发现阳性病灶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方法:招募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48名入组,将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随机由两名固定医生分别先后采用WLI及LCI进行胃镜检查,按顺序采集内镜图像,记录两种内镜模式在相应疾病中的影像特点。待两种模式均检查完毕后,由两名内镜医师共同进行活检,注意标记是在何种模式指导下进行的采集。结果分析:1.病理学相关分析: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镜模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评估两种方法在胃部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价值。2.对诊断耗费时间的比较:记录两种内镜模式检查所用的时间,比较二者发现病变的速度。结果:1.整体资料:在入组的148例患者中,男性71例,占比48%,女性77例,占比52%,平均年龄为52.75±13.63岁。在早期临床症状中上腹痛患者56例,占比37.83%;反酸患者37例,占比25.00%;嗳气患者31例,占比20.94%;恶心患者2例,占比1.35%;上腹胀患者60例,占比40.54%;咽部异物感患者3例,占比2.02%。最终病理结果中,正常40例,占比27.03%;非萎缩性胃炎49例,占比33.11%;萎缩性胃炎患者38例,占比25.68%;息肉患者14例,占比9.4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占比0.68%;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占比1.35%;早期胃癌4例,占比2.70%。2.以病理学诊断为基准的对比结果:灵敏度:LCI对胃部黏膜病变的诊断灵敏度为94.44%,WLI对胃部黏膜病变诊断的灵敏度80.56%,二者经卡方检验,X~2值为7.84,P值为0.005,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LCI的灵敏度明显优于WLI。特异度:LCI的特异度为72.5%,WLI的特异度为80.00%,经卡方检验,值为0.80,P值为0.371,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率:LCI的准确率为88.51%,WLI准确率80.41%,卡方值为3.706,P值为0.054,二者无显著差异。约登指数:LCI的约登指数为0.67,WLI的约登指数为0.61,LCI>WLI,LCI较WLI具有更强的筛查能力,更接近于黏膜的真实情况。预测值:LCI的阳性预测值为90.27%,WLI的阳性预测值为91.58%,二者值相近,LCI判断的异常黏膜最终证实为异常黏膜的可能性略低于WLI。LCI的阴性预测值为82.86%,WLI的阴性预测值60.38%,LCI>WLI,LCI诊断正常的黏膜最终病理证实正常的可能性强于WLI。似然比:LCI的阳性似然比为3.43,WLI的阳性似然比为4.03,LCI<WLI,LCI判断异常的黏膜实际异常的概率小于WLI。LCI的阴性似然比为0.08,WLI的阴性似然比0.24,LCI<WLI,LCI判断正常的黏膜实际正常的概率大于于WLI,诊断价值高于WLI。3.对诊断时间的影响:在LCI检查模式中所用平均时间为15.66±1.36分钟,WLI所用平均时间为18.56±1.95分钟,通过配对t检验,t值为14.384,P<0.001,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LCI检查所用时间明显短于WLI模式。结论:LCI内镜模式比WLI模式更灵敏、更迅速的发现胃部黏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