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青年》1950—2009年的青年楷模报道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中国青年楷模形象的60年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旨在揭示楷模的形象建构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具体关联,探讨影响楷模形象建构的主要力量,并进一步讨论建国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特点。研究发现,60年来,《中国青年》中的青年楷模形象变化十分显著,本研究从生理形象、地区形象、政治形象、知识形象、职业形象、事迹和价值观形象六个方面描述了青年楷模形象的历史变迁。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发现,青年楷模媒介形象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十分紧密的勾连。本文认为,青年楷模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媒体在这一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引入“场域”概念,将媒介形象建构所处的环境视作一个场域,对其中相互角逐的几支重要力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我国60年的青年楷模建构中,政治权力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弱化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媒体对受众注意力重视程度的增加,加上随着具体社会历史背景而不断变迁的媒体的把关力和其它作用力,这些力量一起作用于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一直追求着场域里的新的平衡,并共同造成了青年楷模形象建构的历史变迁。随后,本文又更进一步发现,建国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历史变迁:建国初期,中国的社会文化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政治重心,改革开放后,社会文化政治重心的地位逐渐被经济重心取代,此外,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社会文化也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