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名老中医的传承,他们代表着中医学学术和临床诊疗的最高水平。研究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从鲜活的临证经验中汲取养分,是对其中医学文化素养、经典的承启、生命的认知、疾病诊疗的思辨进行总结与继承,对加深中医学理论理解、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发扬中医学特色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韩碧英教授为全国知名老中医,致力于针灸临床、教学与科研50载,精研经典,学验丰富,医术精湛,擅长治疗神经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对中医痿证治疗有独特的学术思想。本课题依托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批“名医名家传承”项目,是在韩碧英教授、导师叶永铭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通过选取韩碧英教授临床诊疗周围性面瘫的病例,采集病史、辨证、针灸处方、治疗结局,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归纳,探索与挖掘,总结韩碧英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及学术思想。目的:通过选取与采集临床病例,完成病史、辨证、针灸处方、治疗结局的观察与记录,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归纳,探索与挖掘,以期总结韩碧英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本课题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跟随韩碧英教授出诊,从其门诊病人中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完成其病例记录采集,包括主诉、现病史、刻下症(全身症状、局部症状、舌脉症状描述)、中西医诊断、辨证、治则立法、针灸处方、中药处方,以及复诊记录,并使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GS)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其中,针灸处方由全程观察针灸过程记录,力求如实记录穴方组成,病历记录由韩碧英教授审阅通过,确保无误差出现。本课题共观察周围行面瘫病例72例,对其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末次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定情况、穴位频次统计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72例病例中,治疗前与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穴位以手足阳明、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筋在头面部移行处循经筋刺为主,配合阳明经的特定穴、腹部气街、阴阳跷脉穴等。结论:韩碧英教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抓住经气不调致经筋失用为疾病要点,以经筋刺调畅局部气血为主,注重局部经气与经络远端的联系,补荣通俞,左右巨刺,整体调节;以调理中焦脾胃、养血荣筋通络为治则,注重经络与脏腑的联系,标本兼治;以药扶正、以针调经筋,注重针药并用;关注治疗与预后的联系,注重后遗症恢复及并发症的预防。韩碧英教授在治疗中既注重经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还强调中焦脾胃对疾病恢复与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