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斑枯病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陇县八渡镇秦艽规范化种植基地的秦艽斑枯病病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秦艽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并从农业措施、土壤处理、施肥处理、种苗处理、化学农药防治等角度探讨了病害的防治措施,研究了上述措施对秦艽斑枯病发病率的影响。首先,本试验确定了引起秦艽斑枯病的病源。从症状、病原菌形态及接种试验证明,引起秦艽斑枯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g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真菌。其次,对秦艽斑枯病的发病与栽培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分级计数法调查秦艽种苗等级、移栽密度、移栽时间、前茬作物、遮荫与秦艽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一级、二级秦艽种苗作种移栽的秦艽发病轻;合适的栽培密度、与高杆作物间作,秦艽斑枯病较轻;在秋季移栽秦艽,斑枯病发生较春季移栽轻;以前茬作物为玉米的地块发病比前茬作物为秦艽的地块轻。研究了农业防治措施对秦艽斑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秋季移栽,选用优良种(一级种苗)轮作,合适的栽培密度(40株/m~2)能有效防治秦艽斑枯病,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研究了药剂处理土壤防治秦艽斑枯病及其他苗期病害。试验了三种低毒农药处理土壤,通过秋季对发病率的调查,表明移栽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可有效防治秦艽斑枯病,从而提高秦艽产量和质量。试验选用了两种肥料在秦艽栽培过程中施用,结果表明,秦艽栽培过程中施用肥料,可使秦艽抗病力增强,从而使发病减轻。研究了秦艽斑枯病对秦艽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测定了药材产量及有效成分的损失,显示出进行秦艽斑枯病防治的现实意义。种苗药剂处理防治秦艽斑枯病结果表明,不同的药剂处理种苗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种苗比较集中,处理容易,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不同农药防治秦艽斑枯病的结果表明,500倍甲基托布津和600倍代森锰锌均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斑枯病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研究工作:1、柳叶白前一内生真菌(M.erythraea Sh. Et Dodge)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2、滇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 Lec.var.yunnanensis)化学成分的研究。3
在玉米栽培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玉米生育期的划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有关玉米教材和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发育阶段命名和形态标志,是沿用总结农民经验而保留下来的群众语
目的:以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研究思路为基础,对南五味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进行研究,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对陕西地区南五味子资源状况分析评价,以指导合理用药及为进
一些植物有着神奇的灭虫能力,如万寿菊就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灭虫药。万寿菊原产墨西哥,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它那刺鼻的气味是一种奇妙的驱虫药。在花圃四周种上万寿菊,整个夏季,
目的:①对隐丹参酮与制剂相关特性参数进行研究。②对隐丹参酮微乳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③对隐丹参酮微乳进行质量评价。④为研究高效稳定的隐丹参酮微乳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中棉所45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导入晋95-1选系961027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原名:中221、ZGK9822。2003年通过国家品审会
多年来,中国林业产业增幅巨大,每年保持着两成以上的增长速度,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95万亿元,其中林产品外贸占据着很大份额。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林业产业遭受
文章主要介绍了美特公司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周界防范系统集成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提出“一块电路板上的行为识别”的理念。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奥罗、托尔是目前我省推广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这两个品种不仅稳产高产,而且油质好,具有出口创汇的优势,近年来发展很快,农民争相种植。为了研究其栽培技术,促进大面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