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核酸的细胞选择性调控以及传感分析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作为生命体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载体,具有精确的Wats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特性和碱基序列排列的多样性,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和改造后,成为具有多种生物化学功能的纳米级的功能核酸材料。功能核酸材料具有高度可设计性、结构可预测性和可编程性等优势,能够通过精确的核酸链置换反应、级联化学反应网络和核酸智能逻辑运算等方式实现特定的核酸传感分析功能和用于构建精细的核酸纳米器件等。核酸适配体是能够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地结合各种分子靶标的寡核苷酸短链,被誉为“化学抗体”,具有易于储存、免疫原性低、易于化学改造和修饰等优势,可作为细胞膜表面蛋白特异性识别的工具。功能核酸器件能够集成识别功能、控制功能和逻辑运算功能于一体,可执行复杂的分子任务,在生物识别、传感分析和人工智能分子设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在多种细胞外和细胞内信号转导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配体-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对精准的细胞行为调控,如生长、分化、迁移、凋亡等至关重要。许多蛋白质或多肽配体,如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和细胞因子等(Cytokines),具有在细胞间或组织间充当化学通讯者的生理作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失调会引起细胞功能缺陷和异常,导致不同的疾病状态。因此,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有效调节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潜力。但是,由于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受体通常在多种细胞群落中表达,使得配体难以靶向特定的细胞,导致严重的功能多效性和不良的脱靶毒性,从而限制了信号配体的临床效用。因此,对配体-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的选择性靶向调控,可显著缩小靶细胞调控的群落,提高细胞靶向治疗的精度。基于以上细胞调控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功能核酸材料提供的优良工具,本论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功能核酸的选择性细胞调控策略和细胞因子检测方法,用于精准的细胞调控和传感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等优异性能,本文构建了一种用于控制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核酸分子锁扣。选取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作为调控的目标配体,调节HGF与其天然受体c-Met(Cellular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核酸适配体锁扣(Apt-HGF)/HGF以及HGF/c-Met之间关键结合位点进行研究,发现核酸适配体对HGF的阻断机理可能是前者占据了HGF与c-Met的结合位点,这意味着HGF/Met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改变Apt-HGF的构象进行调控。随后,本文运用核酸适配体的互补链能够与其进行杂交并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导致核酸适配体锁扣的构象改变,不再结合于靶标,实现了HGF锁扣开关的可控性研究,为信号配体的人为调控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包。(2)结合前面开发的HGF锁扣工具,本章开发了基于功能核酸的细胞选择性调控策略,用于特定细胞群落的选择性c-Met信号通路的调控。该策略运用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对细胞膜表面蛋白进行鉴别,实现了选择性的细胞信号转导和精确的细胞调控。这种选择性的调控策略可以通过简单地切换识别细胞膜表面蛋白的核酸适配体而具有扩展性的应用。同时,通过将解锁链更换为核酸适配体锁扣链,可以实现对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选择性抑制。这使得人为选择性的调控细胞信号通路成为可能,为解决配体治疗剂的多效性和不良的脱靶毒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3)为了实现更高阶的选择性细胞调控,本章构建了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细胞膜表面多种蛋白组合的“扫描-解锁”智能DNA分子自动机。该自动机能够通过核酸化学反应网络进行智能布尔逻辑运算,精确分析细胞膜表面的多种蛋白组分,并通过执行AND逻辑和NIMPLY逻辑运算实现高阶的选择性细胞调控,能够用于共培养体系的细胞选择性激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进一步地,我们还选取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TNFR1信号通路的高阶选择性逻辑调控,并实现了选择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本策略提供了一种智能的高阶选择性细胞调控方案,为降低信号配体的脱靶副作用、实现精准给药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研究方法。(4)细胞因子是能够参与多种细胞调节的分泌型蛋白质/多肽,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的检测在疾病诊疗中尤为重要。当前的细胞因子检测技术存在难以实现原位或单细胞水平的检测等限制。针对这些限制,本章构建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细胞因子TNFα检测技术。我们分别构建了基于分子核酸适配体信标变构的检测方法、封闭链离去型的检测方法以及两步法打开分子信标的检测方法。通过对三种检测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两步法的检测方案具有最佳的检测性能,可以实现纳摩尔级别的细胞分泌因子检测。本文通过将最佳检测方案应用于细胞分泌的TNFα检测成像,实现了单细胞水平的细胞因子检测。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研究基本超几何级数领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拆函数的同余性质及Hecke-Rogers类型的级数恒等式.第一部分,我们分别建立了四色广义的Frobenius分拆函数,三重二色分拆函数和一个二阶mock theta函数的Ramanujan类型同余式.用到的工具主要有Jacobi三重积恒等式,五重积恒等式,Eisenstein级数以及Radu-Sellers强大的模形式算法.我们也改进了Wa
亚纯函数正规族和值分布理论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二者相互推动着彼此的进一步发展.在探索的进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这些结果在相应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破性的进展. 1.亚纯函数正规族与例外函数列. 近来,亚纯函数正规族理论的研究有着很大的突破.在第二章,我们首次利用数学归纳法研究了涉及例外函数列的正规定则,并且举例来说明例外函数列与之前所研究的例外函数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的结果如下
自联合国提出建设“包容性金融部门”(我国后来翻译定型为“普惠金融”)的目标之后,其他世界组织开始高度关注并持续推动。一般性解释,普惠金融就是要让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人,特别是贫困人口、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不再被边缘化,而成为国家金融体系的合法客户,使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交到目前被排斥的人群手中。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对于金融体系稳定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一改之前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
本文主要研究具有完全重叠结构的自相似集间的Lipschitz等价性问题和一般自相似集中具有唯一码的点构成的集合的维数下界估计问题.第一部分我们首先考虑了一类具有完全重叠结构的自相似集.对于该类集合中的任一集合,我们首先将它表示成有限个互不相交的非空紧集的并,并且这些紧集之间通过一个有向图相互联系.进而给出了一个判别该集合类中两个集合Lipschitz等价的充分条件.此外通过有向图技巧,我们还研究了
辣椒(Capsicum annuum L.)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喜温不耐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环境温度超过32℃时即产生热害症状。高温胁迫引起花粉败育、落花落果,致使辣椒减产约70%。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夏季高温胁迫已成为限制辣椒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这严重制约着辣椒产业的发展。因此,筛选优质耐热辣椒材料、探究辣椒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明确辣椒耐热机制,对辣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基于PEC过程和特异性生物识别过程的新分析方法。在PEC检测中,入射光源激发光电化学活性材料,以产生的光电流作为检测信号,而特定的生物分子通常用作捕获分析物的生物识别探针。PEC生物传感器展现出快速响应、操作简便和易于小型化的特点,这归因于光分析和电分析。由于生物探针与分析物特异性相互作用,PEC分析还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此外,入射光源和检测信号的完全分离可以
立场(stance)这一术语来源于哲学概念主体性(subjectivity),是说/写者在语言使用中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表达的观点,态度和信仰等。主体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说/者在产生话语的同时,就是表达自己对人、事物以及状态的态度。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主体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对主体性的定义和其它相关术语,其中,立场(stance)这一术语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引进了说写者所属的言语社团,
荧光成像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和时空分辨率、以及对细胞和活体检测具有非侵入性等优点,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对荧光成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合适的方法与技术实现细胞和活体中生物分子含量的监测,同时也希望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时空分布、转运过程以及相关生物事件的精准监测。近年来,借助于荧光探针,荧光成像技术已广
黄土堆积序列作为记录古环境和古气候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第四纪以来我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历史,因此黄土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嵊山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海陆交汇带,其自然地理环境受东亚季风控制。天山处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受控于中亚西风带。本工作选取嵊山岛黄土和天山北麓黄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黄土理化特征等反演其记录的环境信息,深入了解这两个区域晚第四纪时期的区域古气候变化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攻关阶段,但面临着劳动力人口资源禀赋优势下降、人力资本地区分布不均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探索上述挑战的有效应对方式,本文从人力资本度量角度出发,发展了国际新兴的广义劳动力分类法,构建出更为科学、全面的广义人力资本度量指标,重新审视了我国人力资本发展与分布情况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为探索未来广义人力资本在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下降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