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磁场下M2高速钢定向凝固组织中碳化物演变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2高速钢是重要的工具钢之一,但由于其高碳高合金含量的特征,易在凝固过程中析出大尺寸的共晶碳化物,这种碳化物在后续的锻造及热处理过程中很难被破碎,以大颗粒碳化物的形式遗留在最后的回火组织中,成为限制高速钢力学性能及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优化高速钢的铸态组织,特别是解决高速钢中共晶碳化物的形貌及尺寸问题是提高高速钢使用性能的关键。但是传统的加工方法对于高速钢性能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由于静磁场无接触的力能效应,其应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关注。例如,在静磁场下,金属液中会产生磁阻尼和热电磁效应,既会抑制流动也会产生新的流动,同时静磁场还会影响液态金属中溶质的迁移过程,最终会对凝固组织的析出相形貌、枝晶尺寸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金属的力学性能。基于此,本文开展了静磁场影响高速钢凝固组织的探索研究。在传统凝固过程中枝晶的生长方向是多向性的,溶质和热量的传递过程较为复杂,为简化凝固过程,本文主要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探索静磁场下M2高速钢的凝固组织: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抽拉速度(20μm/s-10000μm/s)对M2高速钢定向凝固组织及共晶碳化物形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抽拉速度促进了共晶碳化物由层片到短棒的转变:当抽拉速度低于500μm/s时共晶碳化物为层片状;当抽拉速度远大于500μm/s时,共晶碳化物形貌稳定为短棒状;当抽拉速度为500μm/s时,共晶碳化物形貌为两者的混合。两种不同形貌的共晶碳化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均为M2C型碳化物。增大抽拉速度有利于共晶碳化物的形成,并且共晶碳化物中合金元素的百分含量随拉速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当抽拉速度从20μm/s增加到10000μm/s时,基体的(110)晶面间距由2.0607?减小至2.0553?,这表明随着冷速的增加,基体组织中合金元素的固溶量可能存在下降趋势。为考察静磁场对M2高速钢凝固组织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0 T-1 T横向静磁场对M2高速钢定向凝固组织及共晶碳化物形貌、分布的影响,磁场为水平方向,试样为竖直抽拉。结果表明,随磁感应强度从0 T增加到1 T,共晶碳化物形貌出现了从层片到纤维的转变,并且纤维状共晶碳化物所占区域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在0.2 T和0.4 T下定向凝固样品的糊状区中形成通道偏析。当磁感应强度增加到0.8 T和1 T时,通道偏析消失。共晶碳化物形貌的转变、溶质元素运动以及通道偏析的形成归因于凝固过程中的热电磁力。这为调控高速钢中共晶碳化物的形貌提及分布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然后本文研究了0 T-1.5 T纵向静磁场对M2高速钢定向凝固组织及共晶碳化物的分布、数量的影响,磁场方向与试样抽拉方向平行。结果表明,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定向凝固组织中的柱状树枝晶生长形貌逐渐被破坏,发生柱状晶向等轴晶的转变。当磁感应强度小于0.1 T时,凝固组织的枝晶生长形貌仍为柱状树枝晶生长,而当磁感应强度大于0.2 T时,凝固组织为等轴晶生长。纵向静磁场对定向凝固M2高速钢中共晶碳化物形貌的影响不大,由于热电磁对流的作用,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加共晶碳化物在试样边缘的偏聚消失,且碳化物总量增加。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改变定向凝固过程中外加静磁场方向、大小以及定向凝固抽拉速度,探究了静磁场对M2高速钢定向凝固组织及其中共晶碳化物形貌、数量、分布的影响。这对改善高速钢铸态组织条件、调控其中共晶碳化物形貌及分布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交织型罪名是指刑法分则在不同条文中规定的两个以上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犯罪行为或者犯罪对象。最高人民法院把行为或者对象作为选择要素规定一个罪名,即可分解适用也可合并适用,既可按一罪处罚也可以数罪并罚。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交织型犯罪的罪名很多,立法上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交织型罪名这一概念,但它却是刑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盗窃与诈骗交织型犯罪的定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混同更是频繁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ADS-B)作为民航领域未来的主要监视技术,被国际民航组织高度重视。我国现阶段民航建设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发展ADS-B技术。ADS-B系统将许多先进复杂的技术如卫星导航、通信、飞机设备和地面设备等融合到一起,在ADS-B发展成为民航空管监视系统主要监视手段的过程中,为确保空管监视系统的可靠运行
声子晶体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空间周期性的功能复合材料。在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中,可以观察到禁带现象:在禁带频率范围内,声波/弹性波将会被限制传播。该特性令声子晶体在减震降噪和声学器件设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近年来,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声子晶体的滤波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借助于商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不同几何参数与构型的声子晶体带隙调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设
语言和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如何进行文化教学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文化词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学者们
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太空资源的开发需求提高,我国航天技术也取得一定的进步。随着国家航天战略项目以及民用卫星发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卫星发射频率及数量不断加大。但卫星的研制及发射升空都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耗费较高的人力物力,因此需要有效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使用寿命。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寿命提高,制约卫星在轨寿命的主要原因为机械部件的摩擦失效,而摩擦失效的重要原因是姿控飞轮因润滑油供油不及时以及失效
利用海洋固着生物对海工混凝土进行防腐不仅具有主动、经济、环保和长期有效的特点,而且弥补了当下防腐蚀技术在潮差区的局限性。这是海洋混凝土与海洋固着生物的学科交叉,开辟了海工混凝土防腐蚀技术的新领域。但实际调研发现,固着生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附着在海工混凝土结构的任意部位,出现附着稀疏、松散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混凝土诱导牡蛎附着这一角度开展了试验研究,为“生物防腐”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
水泥沥青复合胶结料(简称CA复合胶结料)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胶结材料,主要应用于板式无砟轨道的水泥砂浆垫层作为粘合剂,在板式无砟轨道中起到支撑、调节及减震等重要作用。在温度及轮载的作用下,CA复合胶结料的蠕变行为对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CA复合胶结料的蠕变及蠕变恢复性能开展研究,并分析蠕变损伤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考虑蠕变损伤的黏弹塑性力学模型
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需求较大,伴随着科技发展,煤炭开采越来越容易,煤矿企业为了效益进行无节制的开采。而且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不合理开采,不只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地下煤层的开采使地表产生变形破坏,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全面了解煤矿采空区与地表变形的关系,必须加快研究地下矿产开采造成的地表沉陷的规律以及特征。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实际的地面调查,对研究区内已发生的地面变形灾害进行了统计,整理和分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推动了无线数据服务的发展,对5G蜂窝无线网络的研究因此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5G无线网络为无线通信提供了更高的数据速率,不仅可以增强用户体验质量,还可以减少端到端的延迟以及消耗的能量。随着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类型的数据的存在,无人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新型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采集技术。同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信息的多样
航空航天飞行器等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处于复杂的振动环境,本文对非白噪声环境激励下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研究了几种常规工作模态分析的时域方法,对自然激励法、时间序列法、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和随机子空间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和MATLAB程序化。通过基础激励梁的数值仿真和实验,对上述方法的识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和验证。(2)研究了非均匀谱环境激励下常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