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水平各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表达改变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慢性紧缩性模型(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各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表达的改变。
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1)Con组:空白对照组;(2)S3组:假手术3天组,假手术术后3天测痛阈取标本;(3)C3组:CCI3天组,CCI术后3天测痛阈取标本;(4)S7组:假手7天组;(5)C7组:CCI7天组;(6)S14组:假手术14天组;(7)C14组:CCI14天组。CCI模型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建立,假手术组仅显露坐骨神经,并不进行结扎。CCI手术后3天、7天、14天,分别用VonFrey纤毛刺激针测量大鼠机械性痛阈后处死大鼠,取手术側腰膨大脊髓背角的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从转录水平研究mGluR1型、mGluR2型、mGluR3型、mGluR4型、mGluR5型和mGluR7型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变化。
结论: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时脊髓水平各型mGluRsmRNA表达量发生特异性变化,提示mGluRs表达变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
第二部分CCI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水平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蛋白质的表达改变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脊髓背角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
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1)Con组:空白对照组;(2)S3组:假手术3天组,假手术术后3天测痛阈取标本;(3)C3组:CCI3天组,CCI术后3天测痛阈取标本;(4)S7组:假手7天组;(5)C7组:CCI7天组;(6)S14组:假手术14天组;(7)C14组:CCI14天组。CCI模型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建立,假手术组仅显露坐骨神经,并不进行结扎。CCI手术后3天、7天、14天,分别用VonFrey纤毛刺激针测量大鼠机械性痛阈后处死大鼠,取手术側腰膨大脊髓背角的标本,用免疫蛋白印迹技术,从翻译水平研究mGluR5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表达变化。
结论:脊髓水平的mGluR5在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早期表达明显升高,证实mGluR5蛋白水平表达与基因表达变化趋势(见第一部分)相一致,提示mGluR5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的形成。
第三部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拮抗剂MPEP鞘内给药预防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拮抗剂MPEP对大鼠CCI模型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防治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1)MPEP+CCI组:该组大鼠在CCI术前15分钟和术后3天内每日两次鞘内给予MPEP100nmol(容量为20μl);(2)盐水+CCI组:以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MPEP,在CCI术前15分钟和术后3天内给药;(3)MPEP+假手术组:以假手术替代CCI手术;(4)盐水+假手术组。CCI模型采用慢性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建立,假手术组仅显露坐骨神经,并不进行结扎。CCI前和CCI后3天、7天,分别用VonFrey纤毛刺激针测量机械性痛阈。
结论:mGluR5拮抗剂MPEP对CCI早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防治作用,与mGluR5表达变化结果(见第一、二部分)相一致,从不同角度提示mGluR5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