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多期相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模型在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2020年f-AIP患者73例,PC患者74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及CT影像图像。首先,由两位放射科医生通过影像资料评价这两个病变的CT形态学征象,并对两者进行鉴别。其次,将显示病灶的所有层面的三期(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薄层图像以DICOM格式上传至达尔文医准科研平台,在病灶的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多期相影像组学特征融合模型在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2020年f-AIP患者73例,PC患者74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及CT影像图像。首先,由两位放射科医生通过影像资料评价这两个病变的CT形态学征象,并对两者进行鉴别。其次,将显示病灶的所有层面的三期(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薄层图像以DICOM格式上传至达尔文医准科研平台,在病灶的中心层面及其上下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组学特征,运用过滤式特征筛选中的方差选择法及最小绝对收缩算法(LASSO)对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和降维,最后运用筛选出来的特征建立各期相支持向量机(SVM)组学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各模型进行评价,得出最佳期相诊断模型,与人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融合形态学征象建立联合诊断模型,最后与各期相组学模型进行比较。结果:CT征象中,假包膜征及胰管穿行征在f-AI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胰周索条和血管受累更易在PC中出现,P值小于0.05;于病灶的中心层面,测量病灶内部及周围10mm范围内CT衰减值,f-AIP组病灶周围10mm范围内胰腺组织静脉期CT值低于PC组,平均CT值为分别为84.5HU和93.7HU,P值小于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建立CT征象模型,其AUC值为0.850(0.776~0.924),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90%。在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中,基于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所建组学预测模型,静脉期诊断效能、准确度及约登指数最高(AUC值为0.93),高于平扫及动脉期所建模型(AUC值分别为0.88,0.89);三期相比,平扫特异度最高,约为0.96,静脉期与动脉期敏感度相当,约为0.92。在验证组中,静脉期组学模型AUC值、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7、0.96、0.90)均高于其他两期。在联合模型中的训练组中,联合模型于动脉期、静脉期均较单纯组学模型的AUC值高(动脉期及静脉期AUC值分别为0.90、0.96);在验证组中,联合模型于各期均较单纯组学模型的AUC值高。结论:在f-AIP与PC的鉴别中,CT征象所建人工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但是对于征象不典型时,人工诊断误诊率高。三期影像组学模型较CT征象模型中在f-AIP与PC的诊断中均有更好的表现,且静脉期诊断价值最高,当各期组学特征与CT征象组成融合模型时,可进一步提高鉴别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溶骨性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病变患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均行双能量光谱CT扫描,计算感兴趣区内120k Vp混合能量、40~100ke V及200ke V单能量下的CT值,光谱曲线斜率K值及有效原子序数Z值。应用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及ROC曲线比较两组
目的:通过对妇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对比两种麻醉效果下血清中Apelin、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胱抑素C(Cys C)的含量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于本院妇科施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瑞
目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的发病率在中国男性中最高,这对大多数老年男性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游离前列腺抗原占总前列腺抗
目的:采用合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分析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和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BM)肿瘤实质及瘤周组织SyMRI定量参数值,与常规MRI成像相比,探讨SyMRI合成图像显示病灶的能力及鉴别HGG和BM的价值。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5月-20
目的:通过对FFDM征象、临床及病理因素的分析和乳腺癌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FFDM征象及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以期研究出通过FFDM征象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是否对预测乳腺癌生存具有更大的价值,探求评价乳腺癌预后更准确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并调查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人,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乳腺癌患者的FFDM图像,并根据确诊时的肿瘤特征分类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活检病理或临床确诊的109例患者共116个周围型肺局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灶62个,恶性病灶54个,比较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时相(ΔT<2.5s为早期增强,ΔT≥2.5s为晚期增强)及增强模式(杂
目的:1.研究ZIF-8-IR820-MnPc-HA(ZIMH)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及并验证其光动力效应。2.进一步研究纳米颗粒ZIF-8-IR820-MnPc-HA的体内外光声/近红外Ⅱ区荧光双模态成像效果及生物安全性。方法:1.纳米材料合成及表征:通过一步法合成ZIF-8-IR820-MnPc-HA纳米颗粒(制备过程需避光)。取适量的纳米颗粒ZIF-8-IR820-MnPc-HA进行理化性质的研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我院行131I治疗的DTC肺转移患者120例,其中男40例,女80例,年龄14~73岁、平均47.6±14.6岁,治疗次数2~16次、平均4.03±2.30次/人,治疗累积剂量200~2605 mCi、平均744.42±460.76 mCi/人。收集患者每次131I治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对WHOⅡ级和Ⅲ级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和1p/19q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32例WHOⅡ级和Ⅲ级脑胶质瘤患者临床信息及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术后标本
第一部分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M患者93例,术前均常规行乳腺及腋窝淋巴结(ALN)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科所回报结果为金标准,将ALN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对超声所显示的两组淋巴结声像图特征等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