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GF(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浓缩生长因子)联合骨生成材料和口腔生物膜应用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区,察看其与单纯依靠自体血机化修复的疗效比较,为临床治疗颌骨囊性病变做出指导。方法(1)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4年7月-2016年10月间的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共25例为实验组,患者知情同意下,于颌骨囊性病变手术后行CGF+骨粉+生物膜治疗。同时期选取25例颌骨囊肿病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知情同意下,只行颌骨囊性病变手术。实验组及对照组共计50例病例,年龄16-60岁,完全随机选择,无年龄及性别特殊性。(2)手术方法:50例患者手术前均需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或口腔锥形束CT。并行颌骨囊性手术,实验组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经差速离心13min后制取CGF,将CGF用无菌剪剪成直径约1mm颗粒与bio-oss骨粉混合,待囊肿摘除后骨腔内填充CGF+骨粉混合物,表面覆盖一人工生物膜,将其覆盖在骨创缘约2-3mm处的健康骨质上,严密缝合伤口。对照组在囊肿摘除术后囊腔内不置入CGF和bio-oss骨粉,也不放置人工生物膜。术后应用抗生素3d,益口含漱液漱口,10-12天拆线。在颌骨囊肿摘除术后3个月和半年复诊,并在同样的参数和同样的照射条件下拍摄CBCT。(3)影像学分析:①使用Adobe Photoshop对全口曲面断层片和锥形束CT的骨缺损区影像进行灰度值测量。CBCT选取病变最长径时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为测量平面。每个图像测量空白区的灰度值和骨缺损区灰度值,两数相减即为骨缺损区的实际灰度值。每个图像测量3次,取3次平均数值为准。②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区范围的变化。调整骨缺损区CBCT的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测量按标准划定的骨缺损区实验组和对照组3个月和6个月时的垂直长度和水平长度。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切面(例如同时都是矢状面)的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平均长度。与手术前比较,差距越大的表明成骨越快。为避免误差,每个数据由同一人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影像学的测量数据采用t检验。两组性别,囊肿部位,囊肿类型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与囊肿大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 =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资料分析: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囊肿部位,囊肿类型和囊肿面积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1)曲面断层片分析颌骨囊肿术后3个月,对照组曲面断层片骨缺损区平均灰度值为15.86±2.70,实验组平均灰度值为84.34±2.97;对照组小于实验组,但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对照组为36.39±3.86,实验组为90.88±2.44,对照组显著小于实验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2)CBCT不同切面灰度值的分析①冠状面CBCT:术后3个月,对照组CBCT骨缺损区的平均灰度值为17.83 ±2.96,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为86.91±2.94,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对照组的平均灰度值为37.01 ±2.35,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为91.58±2.96,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②矢状面CBCT:术后3个月,对照组CBCT骨缺损区的平均灰度值为16.48±2.85,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为84.91±3.9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对照组的平均灰度值为35.87±2.41,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为90.75±2.8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③横断面CBCT:术后3个月,对照组骨缺损区的平均灰度值为16.34±3.46,实验组的为85.01±2.73,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对照组的平均灰度值为91.76±2.81,实验组的为91.76±2.8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3)CBCT不同切面垂直长度和水平长度差值平均值的分析①冠状面CBCT:手术前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9.49±2.21mm,对照组为19.63±2.34mm,t值为-0.770,p>0.05,二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三个月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7.15±2.66mm,对照组为19.23士3.05mm,t值为-26.732,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5.31±3.37mm,对照组为18.23±3.19mm,t值为-21.236,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7.65士2.06mm,对照组为17.85±2.31mm,t值为-0.859,p>0.05,二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三个月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5.33±2.22mm,对照组为17.46±3.58mm,t值为-26.532,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3.27±3.56mm,对照组为16.13±3.59mm,t值为-24.937,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②矢状面CBCT:手术前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9.45±2.06mm,对照组为19.18±2.47mm,t值为5.091,p>0.05,二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三个月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7.50±2.85mm,对照组为18.23±3.02mm,t值为-36.634,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6.52±3.44mm,对照组为 17.95±3.20mm,t 值为-31.389,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7.45±2.06mm,对照组为17.65±2.47mm,t值为-0.862,p>0.05,二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三个月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6.08±2.66mm,对照组为17.23±3.05mm,t值为-32.388,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4.31±3.37mm,对照组为16.23±3.19mm,t值为-27.628,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③横断面CBCT:手术前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2.49±2.32mm,对照组为12.63±2.51mm,t值为-0.789,p>0.05,二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三个月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10.52±2.44mm,对照组为12.01±3.03mm,t值为-29.327mm,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实验组平均垂直长度为9.31±3.43mm,对照组为11.25±3.21mm,t值为-27.005,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手术前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3.52±2.14mm,对照组为13.65±2.31mm,t值为-0.715,p>0.05,二者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三个月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11.37士2.23mm,对照组为 12.86±3.54mm,t 值为-29.529,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实验组平均水平长度为9.58±3.66mm,对照组为11.13±3.44mm,t值为-29.899,p<0.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表明CGF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对成骨有促进作用,而且比单纯依靠血液机化效果更显著,骨缺损区成骨速度更快,更有利于组织愈合及后期修复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