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胶州湾洋河口湿地为研究区,主要研究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分布、扩展进度、不同入侵时间下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光谱技术重点关注了互花米草入侵对DOM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入侵时间对土壤DOM含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光滩(MF)和入侵1年、5年、8年(SAF-1、SAF-5、SAF-8)样地中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67、47.31、130.67、168.99 mg/kg;MF和SAF-1样地在垂直剖面上土壤表层中DOC含量最高,在SAF-5和SAF-8样地中1020 cm土层的DOC含量最高。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和溶解性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含量随着互花米草入侵时间延长而降低,SAF-5、SAF-8样地差异不明显;垂直方向上DON和DOP含量降低。互花米草枯落物的降解及根系分布是DOM变化的主要原因。(2)入侵后样地土壤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均有所增加;垂直方向上,TOC、TP含量变化总体表现为表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各样地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无明显变化规律。互花米草作为C4植物,可以促进TOC、TN、TP的累积,同时,湿地土壤中营养物质受潮汐作用、丛枝菌根真菌等微生物活动影响显著,是各个样地土壤TOC、TN、TP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互花米草入侵后3种样地土壤pH值逐渐降低;垂直方向上,pH变化均表现为pH逐渐减小。土壤容重最高值出现在MF样地中;垂直分布规律为沿剖面逐渐向下增加。湿地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与容重相反。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土壤DOC与pH、含水率、容重、TOC均显著相关,土壤DON、DOP分别与pH、TN、TP显著相关。土壤容重越大,孔隙率越高,通气效果越好,越有利于土层中底栖动物和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中可溶于水的DOC也会随之增加。。(3)入侵后土壤DOM的分子量及分子数量增加,主要集中在难降解的大分子芳香族、类蛋白物质当中,并且随着入侵年限的增大分子数量增加,说明芳香族、脂肪族、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增加。由此可见,DOM分子量大小、官能团、复杂度对互花米草入侵响应敏感,植物光合作用及根系分泌物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土壤DOM结构发生改变。(4)DOM的组分及结构对互花米草响应敏感。主要表现在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DOC、DON、DOP含量均发生增加或降低的变化,而DOM中分子量增加,结构更趋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