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扩散现象的发生根植于特定的制度情境,其演化过程及模式特征亦受到制度情境的形塑。中国单一制国家治理体系有着与美国联邦制分权制衡结构截然不同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照此逻辑,即便基于中美不同制度背景的政策扩散过程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在本质上兼有诸多共性,但二者仍应有“橘枳之别”。而事实上,在既有主流政策扩散研究中,无论是对联邦制下“民主实验室”隐喻的细审,还是就中国地方创新或试点经验推广过程的深描,研究者大抵都将政策扩散视为决策者为减少不确定性而进行的渐进学习行为,并通过一条“初期缓慢增长—中期快速提升—后期趋缓饱和”的S型扩散曲线刻绘其过程特征。然而,揆诸当下的中国地方治理实践,一些政策创新的扩散过程周期正急速缩短,且其整体扩散过程映现出明显的“爆发性”趋向。若与三阶段的渐进扩散过程相互参详,此类急剧政策扩散过程则呈现出“初期急剧爆发—后期趋缓饱和(R型扩散曲线)”或“初期缓慢增长—后期急剧爆发(反R型扩散曲线)”的两阶段非渐进式特征。本研究认为,有别于传统的渐进扩散模式,以政策爆发为典型样态的非渐进模式正勾绘出中国政策扩散图景的新面相,而中国政策扩散现象的全貌亦应由二者共同解释。概视之,既有本土化政策扩散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西方政策扩散研究的渐进主义逻辑进路与知识传统,有关中国非渐进政策扩散现象的系统探讨仍尚付阙如。由此,揭示中国政策爆发现象的生成机理,探求政策爆发与渐进扩散的模式异同,进而找寻诱致两类不同政策扩散模式的肇因,是为本研究的主旨。流行病学视域中的传染病“爆发调查”以及联邦制非渐进政策扩散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启发,通过将以“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为基础构件的传染病爆发分析框架进行迁移,本研究构建了以“政策源创新—政策扩散网络—潜在采纳政府”为核心链条的“中国政策爆发理论分析框架”,并借此阐释中国政策爆发现象的关键诱因及其耦合机制。定性比较分析为“小样本—多变量”类型的案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化方案,它尤其适用于对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的探求。本研究对25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可操作性”、“纵向政策吸纳”、“中央密集干预”及“整体性推进策略”,是诱致中国政策爆发的必要条件;由“可操作性*中央密集干预*整体性推进策略”组成的简约路径,构成了中国政策爆发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本文所谓的“中国政策爆发‘高位推动’路径”。具体而言,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建设有效增强了政策源创新的可操作性,以此为核心的政策创新相对属性优势有效对冲了潜在采纳者能力差异对扩散速率增长的阻滞作用;“条条”上的中央职能部门高位推动与“块块”上的横向府际考察学习,共同构筑了大规模政策扩散所必须的立体府际政策扩散网络;上级政府在短时内的密集干预及其整体推进策略,进一步实现了对潜在采纳者的实质性、整体性动员。简言之,上述诸要素及其耦合互动过程,在中国政策爆发实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滥觞于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之后的政策扩散研究,有着显豁的“传播学”烙印,这也使得传统研究因过度关注政策创新的“传播过程”而相对忽视了政策采纳的“决策环节”。本研究提出将政策扩散视作一种政策采纳议程设置过程的观点,以期将政策扩散研究回归于政策过程分析的公共政策学科视角。既有决策制定过程研究表明,信息过载与注意力瓶颈间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了决策者注意力的非均衡配置状态,进而决定了不同议题在议程设置中的优先性。依循“注意力基础观”所遵循的“情境—过程—结果”逻辑进路,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注意力视域下的中国政策爆发‘高位推动’路径”子分析框架。本研究认为,以“地方首创—上级吸纳辐射—地方跟进采纳”为一般路径的中国政策爆发过程,在本质上是由府际注意力配置过程驱动的。而在中国压力型体制情境下,“高位推动”即是唤起和集聚地方注意力的核心刺激物,扮演着府际注意力配置机制的角色。就其演化路径而言,地方政策源创新政绩的竞争性建构过程将上级注意力有效吸引并固定于特定的议题领域与备选方案之上,“高位推动”触发的上级注意力的纵向传递过程诱导地方注意力的再分配与聚合,伴随着地方采纳议程的密集设置与决策制定过程,一个完整的政策爆发闭环就此成形。就其作用机制而言,“高位推动”在政策爆发过程中能够强化纵向约束与激励机制、提升政策源创新的政治合法性与议题显著性、拓展政策动员范围及政策沟通网络并构筑必要的议事协调和资源统筹机制。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例扩散过程的追踪及跨案例比较分析,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同案例扩散过程中的“高位推动”策略在内容及结构两方面存在差异,其高低不等的“政治势能”使得地方政策采纳议程设置的响应速度和集中程度表现殊异。简言之,在中国单一制下的压力型制度情境中,中央政府的“高位推动”按下了政策扩散过程的“快进键”,触发了政策扩散的“加速效应”,由此主导的“吸纳-辐射”过程是诱致大规模政策扩散的决定性力量,而不同“高位推动”策略所蕴含“政治势能”的结构性差异,决定了政策扩散过程的“快进起点”和“快进倍数”,最终形构出或渐进或爆发的不同政策扩散模式及其过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