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养分循环特征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目前关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多见于大尺度的多物种,而关于区域尺度上单一物种的研究相对较少。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中国重要的阔叶树种之一,在中国有广阔的分布区,是研究生态化学计量与养分循环特征纬度格局的理想树种之一。探讨纬度梯度上麻栎林生态化学计量与养分循环特征的纬度变异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深入了解麻栎林中各组分(器官、凋落叶、土壤)的养分循环过程和加强麻栎树种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利用都起到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中,在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分布的核心区中,依托生态定位站、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选取了7个麻栎林样点,收集各样地的地理和气象因子。每木检尺,选择3株平均木,采集鲜叶、枝条、吸收细根、转运细根、凋落叶以及土壤等样品。测定各样品化学计量特征、叶片和根系的形态性状,计算养分循环特征,探索麻栎林化学计量和养分循环特征的纬度变化规律,揭示环境和生物因子对麻栎林化学计量和养分循环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纬度梯度上,麻栎叶片、枝条、细根和凋落叶氮(N)含量随纬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片、转运细根和凋落叶磷(P)含量则随纬度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叶片、细根N:P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凋落叶的N:P则呈现出降低的趋势。第二,麻栎N回收效率、N富集因子、N转移因子(Ⅰ)、N转移因子(Ⅱ)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0.65、19.86-61.03、0.76-1.25、2.59-4.76,P回收效率、P富集因子、P转移因子(Ⅰ)、P转移因子(Ⅱ)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7-0.70、24.80-246.57、0.53-1.19、3.12-4.04。纬度梯度上,N回收效率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升高;N转移因子(Ⅱ)、P回收效率、P富集因子均随纬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转移因子(Ⅰ)随纬度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第三,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显示,麻栎器官和凋落叶N、P化学计量特征可由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等环境因子和树高、胸径等生物因子解释74.2%-91.3%的变异,其主要是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少受到生物因子的影响。其中,器官和凋落叶N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器官P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凋落叶P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降水的影响。第四,SEM分析显示,麻栎N、P养分循环特征可由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等环境因子和植物化学计量、树高、胸径等生物因子解释91.3%-99.4%的变异,其主要受器官和凋落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