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曾红极一时的一位作家,他的成名作《风萧萧》在1943年风靡一时,该年也被命名为“徐訏年”。20世纪50年代,徐訏移居香港,但独居异乡的惆怅、孤独以及与香港商业文化社会的不谐和加剧了徐訏的身份焦虑。本文以徐訏香港时期的身份焦虑和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徐訏香港时期身份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论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梳理了论文研究的缘起、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徐訏香港时期的身份焦虑。本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把徐訏定位为建国前后主动放逐到香港的,有内地文化背景的,存在跨界身份认同困惑和焦虑的“南来作家”,并将徐訏与同时期移居香港的作家刘以鬯进行比较,突出展现了徐訏在港期间的各种疏离状态。其次,分析徐訏在港身份焦虑原因。对徐訏这种本就有着孤独、忧郁、悲悯性格的作家而言,独自一人离妻别女来到香港,孤独、漂泊的生命体验更使他产生了身份断裂与重组的困惑,而文学事业上的困境则加剧了其心理的困顿与对自我身份定位的焦虑。第三部分主要探究身份焦虑对徐訏小说创作的影响。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文学主题上,漂泊流浪和原乡追寻成为徐訏香港时期作品的基本生命形态,通过对大陆乡村生活的描绘和对流浪漂泊体验的书写,表达自己挥之不去的乡愁,释放因陌生环境的隔膜带来的身份焦虑,从而找寻一种自我感;其次,在文学形象上,徐訏塑造了大批移民形象,突出表现了香港这一消费文化社会对底层移民美好人性的剥夺,表现了中国历史巨变中内地移民们的人生沉浮和历史沧桑感。同时,徐訏也关注到了香港社会中混血儿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焦虑和尴尬处境;最后,在文学风格上,徐訏不仅延续了大陆时期的浪漫主义风格,创作出了一系列离奇神秘的浪漫鬼神故事,也关注到了香港底层移民的现实生活,在描写移民的人生浮沉与悲欢的作品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特点;第四部分主要阐释了徐訏在港创作的价值意义和不足。肯定了徐訏在港创作取得的丰硕成就,但也指出其小说缺乏“香港意识”的问题。